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烧灯(燒燈)
亦作“ 烧鐙 ”。
(1).点灯。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九:“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明 袁宗道 《晚晴偏书》诗:“静嘿怜童僕,烧灯夜未眠。”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一:“彻夜烧灯钓月舫,可知杯酒即天涯。”
(2).指举行灯会或灯市。旧唐书·玄宗纪下:“﹝ 开元 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 勤政楼 讌羣臣,连夜烧灯,会大雪而罢,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为之。”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上元节烧灯盛於前代,为綵山峻极而对峙於 端门 。”
(3).指元宵节。 宋 蒋捷 《绛都春》词:“归时记约烧灯夜。早拆尽、鞦韆红架。” 清 纳兰性德 《金菊对芙蓉·上元》词:“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鐙。” 清 洪亮吉 《吴上舍文桂倚梅图》诗:“纔过烧灯无几日,误书穀雨我心惊。”参见“ 烧灯节 ”。
《漢語大詞典》:烧灯节(燒燈節)
指元宵节。旧俗于正月十五晚张灯结彩,供人通宵观赏,故称。 宋 刘辰翁 《忆秦娥》词:“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国语辞典》:上元节(上元节)  拼音:shàng yuán jié
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
《漢語大詞典》:烧灯节(燒燈節)
指元宵节。旧俗于正月十五晚张灯结彩,供人通宵观赏,故称。 宋 刘辰翁 《忆秦娥》词:“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漢語大詞典》:正月节(正月節)
即元宵节。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这县官姓 胡 ,原是个卖麵茶的出身,到了正月节,带卖卖元宵,不知怎的,无意中发了一注横财,忽然的官星发动,就捐了一个知县。”
分類:元宵节
《國語辭典》:良宵  拼音:liáng xiāo
美好的夜晚。唐。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如此良宵,恨无酒吃。」
《國語辭典》:元宵  拼音:yuán xiāo
1.元宵节的简称。参见「元宵节」条。
2.将馅放在铺有糯米粉的竹篮上,再用双手摇晃竹篮,使糯米粉均匀的黏在馅上,如此重复数次而制成的球形食品,称为「元宵」。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
《漢語大詞典》:玉梅
(1).白梅花。 宋 苏轼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诗:“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宋 范成大 《樱桃花》诗:“借暖衝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2). 宋 时元宵节用绢或纸做的假花,为妇女首饰之一。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艷妆初试,把珠帘半揭,娇羞向人,手捻玉梅低説。相逢长是,上元时节。”
(3).菊名。 宋 刘蒙 菊谱·新罗:“新罗,一名玉梅,一名倭菊。或云出海外国中,开以九月末,千叶纯白,长短相次,而花叶尖薄,鲜明莹彻,若琼瑶然。”
《國語辭典》:灯市(燈市)  拼音:dēng shì
买卖各式灯品的市集。宋。侯寘〈朝中措。年年玉帐罢兵筹〉词:「年年至帐罢兵筹,灯市小迟留。」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而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毬等求售,谓之『灯市』。」
《漢語大詞典》:灯夜(燈夜)
指元宵节的晚上。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曾驰道同载, 上林 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却有箇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箇狂荡的小秀才。”
《國語辭典》:试灯(試燈)  拼音:shì dēng
旧俗正月十五元宵节张灯祈求丰年,前一日准备及预演元宵节目,称为「试灯」。宋。刘辰翁 兰陵王。送春去词:「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那正月十四正是试灯的时候。」
《國語辭典》:灯夕(燈夕)  拼音:dēng xì
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有张挂灯笼的习俗,故称为「灯夕」。《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尝灯夕设宴,蒙正待。」
《國語辭典》:花灯(花燈)  拼音:huā dēng
1.各种彩饰的灯。多指元宵节所悬挂供人欣赏各式的灯饰。《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摧。」《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只见院内各色花灯闪灼,皆系纱绫札成,精致非常。」
2.流行于云、贵、川、湘等省的地方戏。参见「花灯戏」条。
《國語辭典》:放灯(放燈)  拼音:fàng dēng
元宵时张灯的习俗。宋。辛弃疾 定风波。少日犹堪话别离词:「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
《漢語大詞典》:蛾儿(蛾兒)
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 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词:“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清 纳兰性德 《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词:“次第朱旛翦綵,冠儿侧鬭转蛾儿。”
《國語辭典》:灯事(燈事)  拼音:dēng shì
灯节。即元宵节。清。曹贞吉 扫茫游。元宵过也词:「灯事才几许,记流水钿车,画桥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