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险野(險野)
崎岖难行的原野。周礼·夏官·大司马:“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
《漢語大詞典》:远邅(遠邅)
指路途遥远而难行。 元 袁桷 《林处士哀辞》:“一苇渺兮济巨川,慨不进兮道远邅。”
《漢語大詞典》:昧履
谓昏暗难行。 唐 姚合 《寄贾岛浪仙》诗:“世途已昧履,生计復乖缉。”
分類:昏暗难行
《漢語大詞典》:屈躄
脚跛难行。比喻困顿失意。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左将军 留赞 袭 寿春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歷观前世,富贵非有常人,而我屈躄在閭巷之间,存亡无以异。”
《漢語大詞典》:駗驙
马载重难行。
《國語辭典》:毡上拖毛(氈上拖毛)  拼音:zhān shàng tuō máo
在毡上拖著其他的毛制品,滞塞难移。比喻行动迟缓。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著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鲁智深似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毡上拖毛。」也作「毛里拖毡」。
《漢語大詞典》:险确(險確)
谓崎岖难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陈通判女》:“不得已独行,山路险确,腰股俱疲。”
分類:崎岖难行
《国语辞典》:攀藤揽葛(攀藤揽葛)  拼音:pān téng lǎn gé
形容道路崎岖难行,必须藉助攀爬的力量才能前进。《孤本元明杂剧。暗渡陈仓。第三折》:「胜如那三百重太华高峰,压塞那五百处天台山岳,峨嵋岭下,攀藤揽葛采樵人。」也作「攀藤附葛」。
《国语辞典》:琐尾流离(琐尾流离)  拼音:suǒ wěi liú lí
比喻处境转为艰困,前途崎岖难行。参见「流离琐尾」条。如:「他前半生过得顺泰富裕,可惜晚景凄凉,琐尾流离。」
《国语辞典》:困处泥涂(困处泥涂)  拼音:kùn chǔ ní tú
处在泥泞难行的道路中。比喻陷入困苦环境,或处在卑下的地位。如:「以他的长才,虽然目前困处泥涂,有朝一日必能一鸣惊人。」
《国语辞典》:紧急避难权(紧急避难权)  拼音:jǐn jí bì nàn quán
采取紧急避难行为而免予受罚的权利。法律上规定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财产的紧急危难,而不得已侵害第三者的利益的行为,可不负刑事责任。
《國語辭典》:带水拖泥(帶水拖泥)  拼音:dài shuǐ tuō ní
形容做事不乾脆俐落,或说话、写文章不够简洁。参见「拖泥带水」条。《五灯会元。卷二○。西禅文琏禅师》:「一向恁么来,未免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
《漢語大詞典》:豖豖
猪被绊足而难行貌。说文·豕部:“豖,豕绊足行豖豖也。从豖繫二足。” 段玉裁 注:“豖豖,艰行之皃。孟子曰:‘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赵 曰:‘招,罥也。’按,罥之谓绊其足。经文招字与豖古音相近,招之即豖之也。”
分類:难行
《國語辭典》:泞滞(濘滯)  拼音:nìng zhì
泥水淤积,行走困难。《三国志。魏书。卷一一。田畴传》:「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
《漢語大詞典》:净罪山
亦作“净罪山”。 意大利 诗人 但丁 (Dante)《神曲·地狱篇》谓能替人洗去罪恶的艰险难行的山。 郭沫若 《星空·paolo之歌》:“我不怕净罪山的艰险,我不想上那地上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