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扎记(扎記)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 夏衍 《别桂林》:“ 广州 沦陷,失散了我苦心搜集了的文献和扎记。”
《漢語大詞典》:随手簿(隨手簿)
旧时官署的记事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机庭总簿,谓之随手簿;检查旧事,必按各年随手簿索之。”
分類:官署记事
《国语辞典》:名标青史(名标青史)  拼音:míng biāo qīng shǐ
青史,史书。因古代用竹简记事,故曰为青史。名标青史指把姓名留载在史书上,形容丰功伟业可传千古。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也作「名垂青史」。
《国语辞典》:结绳而治(结绳而治)  拼音:jié shéng ér zhì
上古无文字,故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后亦比喻以最清简的方法来治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尽。」
《国语辞典》:表格化公文  拼音:biǎo gé huà gōng wén
按分格、分类以列记事物,俾便阅览或统计的公文型式。如简便行文表、开会通知单、公务电话纪录等。
《国语辞典》:彤管流芳  拼音:tóng guǎn liú fāng
彤管,杆身漆朱的笔,为古代女士记事用笔,后指女子的文墨。「彤管流芳」一般用为女丧挽辞。
《国语辞典》:便条纸(便条纸)  拼音:biàn tiáo zhǐ
可以随意撕下,用来记事备忘的简便纸条。如:「我常用便条纸记下会议中要报告的事项,以免遗漏。」
《国语辞典》:春秋笔削(春秋笔削)  拼音:chūn qiū bǐ xuè
孔子作《春秋》,记事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皆有微言大义寓于其间。故后世称论事衡人严于褒贬者为得「春秋笔削」之旨。
《漢語大詞典》:便笺(便箋)
没有正规格式的信笺或记事用纸。 叶圣陶 《皮包》:“ 张书记 回头看了看 黄科长 ,站起来,拿张便笺送到 黄科长 桌子上。”
《漢語大詞典》:笔记本(筆記本)
用于做笔记和记事等的本子。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 郭祥 抓过一看,是一个黄皮硬壳的笔记本,已经在口袋里磨损了。”
《漢語大詞典》:顶笔(頂筆)
古代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谓之“顶笔”。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考功郎中监仪御史坐,北向,酒九行,僕射秉笔,有司赞揖。顶笔故事废矣。”参见“ 簪笔 ”。
分類:朝见记事
《國語辭典》:簪笔(簪筆)  拼音:zān bǐ
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后指将笔插在头上,以备随时记事。《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唐。李峤〈皇帝上礼抚事述怀〉诗:「小臣滥簪笔,无以颂唐风。」
《國語辭典》:水牌  拼音:shuǐ pái
涂上白色或黑色油漆的木牌。用来登记帐目或记事,写毕可拭去,旧时商店常使用。《孤本元明杂剧。破风诗。第三折》:「你将这三门闭上,怕有宾客至,你记在水牌上,等我回来看。」《红楼梦》第六一回:「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著吃。」
《國語辭典》:属辞比事(屬辭比事)  拼音:zhǔ cí bǐ shì
连缀文词,排列史事。后泛指撰文记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周书。卷四二。萧撝等传。史臣曰》:「刘璠学思通博,有著述之誉,虽传疑传信,颇有详略,而属辞比事,足为清典。」
《漢語大詞典》:木刻符契
刻在木板上的记事符号。《广西壮族文学·壮汉文学交流》:“在很古的时候,壮族就有了自己的‘木刻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