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5,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眼界
孤怀
局促
俗子
达士
浅陋
器识
庸人
俗士
管见
远见
深识
眼力
雄谈
深见
《國語辭典》:眼界  拼音:yǎn jiè
目力所及的界限。亦指所经历事物的范围。《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五河县人眼界小,便阖县人同去奉承他。」
《漢語大詞典》:孤怀(孤懷)
(1).孤高的情怀。 唐 孟郊 《连州吟》:“孤怀吐明月,众毁烁黄金。” 宋 曾巩 《回枢密侍郎状》:“孤怀易感,重谊难忘。” 胡惠生 《赠王亦梅》诗:“世事凭陵劫,孤怀寄落尘。”
(2).独特的见识。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班 氏閎识孤怀,不逮 子长 远甚。”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閎识,远瞩将来者乎?”
《國語辭典》:局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2.空间狭小。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城郭,卑小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3.不安适的样子。《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也作「局促」、「跼促」。
4.短促。《北史。卷四五。夏侯道迁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國語辭典》:局促(侷促)  拼音:jú cù
1.形容器量狭小。如:「你这样心胸局促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也作「局促」、「跼促」。
2.形容空间狭小。如:「这房间太局促,能不能换一间大一点的?」也作「局促」、「跼促」。
3.形容不安适的样子。如:「他鲜少上台说话,难免感到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國語辭典》:跼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2.空间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3.不安适的样子。也作「局促」、「局促」。
《國語辭典》:俗子  拼音:sú zǐ
凡俗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西游记》第一回:「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國語辭典》:达士(達士)  拼音:dá shì
见识高超,不同凡俗的人。《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唐。元稹《莺莺传》:「如或达士略情,舍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
《國語辭典》:浅陋(淺陋)  拼音:qiǎn lòu
见闻少而粗浅鄙陋。《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孔安国传》:「篇或数简,文意浅陋。」《红楼梦》第一○回:「晚生粗鄙下士,本知见浅陋。」
《國語辭典》:器识(器識)  拼音:qì shì
气度才识。《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识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國語辭典》:庸人  拼音:yōng rén
平凡的人。《战国策。赵策三》:「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儒林外史》第八回:「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
《國語辭典》:俗士  拼音:sú shì
1.见识浅陋的人。《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2.鄙俗的人。《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國語辭典》:管见(管見)  拼音:guǎn jiàn
自谦见识狭小。《晋书。卷五四。陆云传》:「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國語辭典》:远见(遠見)  拼音:yuǎn jiàn
高远的见识。《三国演义》第二九回:「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漢語大詞典》:深识(深識)
(1).谓见识深远。 汉 班彪 《王命论》:“超然远览,渊然深识。”后汉书·杜林传:“古之明王,深识远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华 著论言龟卜可废,可谓深识之士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海瑞 ﹞真是錚錚一汉子,但只是有些风颠,又寡深识。”
(2).指有深刻见识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以长才而遇深识,则不待歷试,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3).深知,深刻了解。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六·隐逸:“ 李德裕 称之曰:‘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 严光 之比。’非但善状 志和 ,亦且深识 严光 。”
《國語辭典》:眼力  拼音:yǎn lì
1.眼睛看东西的能力。唐。刘禹锡〈閒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2.识见。《西游记》第二七回:「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红楼梦》第三二回:「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漢語大詞典》:雄谈(雄談)
(1).高谈阔论。 唐 王勃 《山亭兴序》:“雄谈逸辩,吐满腹之精神。” 明 李东阳 《冰玉斋记》:“若 明仲 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 董 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2).指见识广博、寓义深刻的言论。 唐 卢藏用 《答宋兼贻平昔旧游》诗:“雄谈尽物变,精义解人颐。”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叔叔,这一段雄谈,果然説得好听也。”
《漢語大詞典》:深见(深見)
(1).透彻地了解。汉书·师丹传:“深见天命,烛知至德。”汉书·王莽传上:“太后圣德昭然,深见天意。”
(2).深远的见识。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才多深见,气有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