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项圈(項圈)  拼音:xiàng quān
戴在颈上的装饰品。《儒林外史》第五回:「奶妈抱著妾出的小儿子,年方三岁,带著银项圈。」《红楼梦》第三回:「仍旧戴著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漢語大詞典》:饰玩(飾玩)
亦作“ 饰翫 ”。
(1).指装饰品、玩赏品。后汉书·皇后纪序:“ 高祖 帷薄不修, 孝文 衽席无辩,然而选纳尚简,饰翫少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若居围城之中,憔悴容色,除去饰玩,常以为临深履薄之状焉。”南史·王昙首传:“手不执金玉,妇女亦不得以为饰玩。”
(2).装饰和玩赏。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壅崇宝货,饰玩臺榭,食则方丈,衣则龙章。”
《国语辞典》:闹娥(闹娥)  拼音:nào é
旧时元宵节妇女头上插带的装饰品,用乌金纸剪成飞蛾,系在针上。宋。杨无咎〈人月圆。月华灯影光相射〉词:「闹娥斜插,轻衫乍试,閒趁尖耍。」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也作「闹娥儿」、「闹鹅儿」。
《漢語大詞典》:挂件
挂在墙壁上或脖子上的装饰品:金~。
《漢語大詞典》:镂人(鏤人)
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 南朝 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 唐 时流行于三月三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三月三日,则有鏤人。”
《國語辭典》:镯子(鐲子)  拼音:zhuó zi
1.戴在手腕上的装饰品。多由金、银、玉石等材质制成。
2.手铐。《金瓶梅》第六九回:「那起人正在那里饮酒喧闹,被公人进去,不由分说,都拿了,带上镯子。」
《漢語大詞典》:踢胸
一种系在马胸前的华丽的装饰品,常以此显示其主人地位的尊贵。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九锡:“近人宦场中,有戏指知县擢同知、知州为加九锡者,时节相 孙 公 寄圃 与余数之,则一为水晶顶珠,二为白鷴补服,三为朝珠,四为红繖,五为红心雨帽,六为红心拜垫,七为马前踢胸,八为大夫誥轴,而偶忘其一,众思索不得。”《孽海花》第十一回:“到得 潘 府门前,见已有好几辆大鞍车停着,门前几棵大树上,繫着十来匹红缨踢胸的高头大马,知有贵客到了。”
《國語辭典》:胸针(胸針)  拼音:xiōng zhēn
别在胸前的装饰品。
《漢語大詞典》:小玩意儿
收集在一起的小东西或装饰品。例如:对他收集到的哥特时期的小玩意儿感到骄傲。
《国语辞典》:缎带花(缎带花)  拼音:duàn dài huā
一种装饰品。用缎带做成花朵的形状,多用来包装礼品。
《国语辞典》:中国结(中国结)  拼音:zhōng guó jié
一种用绳线编结而成的装饰品。包括十字、双钱、双联、平结、酢酱草、钮扣、团锦、盘长、藻井、后带、攀缘等基本结。
《国语辞典》:香荷包  拼音:xiāng hé bāo
装香料的荷包。配带在身上,可作为装饰品。
《国语辞典》:顽意儿(顽意儿)  拼音:wán yì ér
1.小东西、装饰品。《红楼梦》第五六回:「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著,不能多弄些顽意儿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开口。」
2.用来寄托情趣或打发时间的事物。如唱戏、打牌、耍杂技等。《红楼梦》第一一回:「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所以并未敢预备顽意儿。」也作「玩意儿」、「玩艺儿」。
3.对人、事、物的鄙称。《红楼梦》第六○回:「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老残游记》第二回:「你们此地说鼓书是个甚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么许多的人。」也作「玩意儿」。
《漢語大詞典》:铎针(鐸針)
明 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鐸针,金银、珠翠、珊瑚皆可为之。年节则大吉胡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单一枚有錞,居官帽中央者是也。” 明 蒋之翘 《天启宫词》:“鐸针新样团双凤,吉字口衔青亚姑。”自注:“鐸针以金银、珠寳镶成,近侍钉居帽中。其名有大吉葫芦、万年吉庆等名。”
《漢語大詞典》:鬓环(鬢環)
佩戴于鬓角部位头巾上的环形装饰品,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水浒传》第七回:“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鬢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