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构 → 搆构”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空构(空構,空搆)
亦作“ 空搆 ”。虚构;杜撰。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曾无暂应,皆咎在无缘,而反诬至法空搆。呜呼!神鉴孔昭,侮圣人之殃,亦可畏也。” 南朝 齐 萧子良 《与孔中丞书》之二:“良由彼我之见既异,幸可各保其方,差无须空构是非,横起谤议耳。”
分類:虚构杜撰
《漢語大詞典》:建德国(建德國)
亦称“ 建德 ”。 庄子中虚构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国。庄子·山木:“ 南越 有邑焉,名为 建德之国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宋 苏轼 《和陶诗·和〈读山海经〉》之一:“ 建德 有遗民,道远我无车。” 清 黄景仁 《杂咏》诗:“浮海去 南越 ,望古 建德国 。” 康有为 《〈礼运注〉叙》:“ 庄子 建德之国 , 列子 甔甗之山 ,凡至人之所思,固不可测矣,而况 孔子 乎?”
《漢語大詞典》:诬讼(誣訟)
虚构事实,提起诉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子方佐人诬讼,急自往呼之归。”
《漢語大詞典》:虚捏
虚构捏造。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有小叔叔説 玉娘 与姦夫同谋,合毒药药杀丈夫,所供是实,并无虚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若仵作受尸家贿买,造伤虚捏,以假为真;受兇家贿买,隐伤不报,以重作轻。生死俱含寃曲,是谁之过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 颜伯焘 虚骄自大,意气用事,一战即败是必然的。不过……战后自认‘丧师辱国’,报告军情,不甚虚捏,比投降派还是好得多。”
分類:虚构捏造
《漢語大詞典》:构立(構立)
(1).建造。书·大诰“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 传:“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2).引申指虚构。
(3).捏造。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巧造语言,凿空构立善恶事迹。”
《漢語大詞典》:截教
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一种宗教。与阐教对立。《封神演义》第四七回:“道兄,你乃阐教 玉虚 门下之士,我乃截教门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此后多説战争,神佛错出,助 周 者为阐教即道、释,助 殷 者为截教。”
《漢語大詞典》:诬冒(誣冒)
谓虚构事实冒取功劳。 宋 王令 《西头供奉官王君墓志铭》:“吏苦无功,稍自诬冒;君纵使降,不以俘告。”
《國語辭典》:巫术(巫術)  拼音:wū shù
一种神秘法术信仰。藉祭仪举行符咒的活动,而达到对超自然力的控制,或产生特殊的超自然效果。
《漢語大詞典》:捏构(捏構)
虚构,编造。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这个矛盾怎样说明呢?便是进化说是自然的流露,神授说是有意的捏构。”
分類:虚构编造
《漢語大詞典》:因余之国(因餘之國)
三国 蜀 谯周 所著《仇国论》中虚构的国名。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譙周 ﹞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其辞曰:‘ 因餘之国 小,而 肇建之国 大,并争於世而为仇敌。’”
分類:中虚虚构
《國語辭典》:无形无影(無形無影)  拼音:wú xíng wú yǐng
没有形状、影像。指空虚不实或消失不见形迹。《孤本元明杂剧。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西游记》第一九回:「说声去,就无形无影的,跳到他那山上。」也作「无影无形」。
《漢語大詞典》:诬掯(誣掯)
谓虚构事实。 明 海瑞 《吴吉祥人命参语》:“不告奴僕而诬掯主人,以求抵敌,今日人情之常。”
分類:虚构事实
《漢語大詞典》:诬控(誣控)
虚构事实,加以控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忍性气》:“前案具在,今復捏词诬控,以图反噬耳。”
《漢語大詞典》:诬情(誣情)
虚构情事。韩非子·说疑:“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説。”
分類:虚构情事
《国语辞典》:幻想力  拼音:huàn xiǎng lì
凭空虚构或想像实存物体为虚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