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讨索(討索)
(1).研求。
(2).索取。《歧路灯》第四六回:“ 王中 也不敢问 老贾 讨索的是何款项。”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法》:“至所犯之事,或置而不论,或谅而概免,或执义讨索赔偿,均无不可。” 茅盾 《子夜》四:“现在看见 费小胡子 竟掮着‘三先生’的牌头来上门讨索, 曾沧海 觉得非惩他一下不可了。”
分類:索取研求
《國語辭典》:取讨(取討)  拼音:qǔ tǎo
1.索取。《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陆行,必用脚力。还是拿钧帖到县驲取讨?还是自家用钱雇赁?」《水浒传》第三十六回:「猛可思量起来,取讨公文看了,才知道是哥哥。」
2.取回、赎回。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小二哥,我将这口剑当与你,待我见了叔父,便来取讨。」
分類:索取
《漢語大詞典》:乞夺(乞奪)
夺取;索取。魏书·李冲传:“是时牧守子弟多侵乱民庶,轻有乞夺。”法苑珠林卷二一:“有盾甚爱,患人乞夺,曾未示人。”
分類:夺取索取
《漢語大詞典》:讨要(討要)
索取;讨还。《历史档案》1984年第2期引 明 张守祖 《为官银被借受累事呈文》:“今有 李武臣 等一向未还,负累卑职按月行利,佃陪还人。今债主一逐上门逼迫,讨要无輳。如蒙呈乞追给偿还债主,庶不亏累寒官施行。” 清 郑端 政学录·改复过割:“无论上门讨要,地步无多,但登高鸣锣,一里可知,何烦四境奔驰之苦。”《锺馗捉鬼传》第五回:“人家胜了他的钱,一是一,二是二,并不要人家上门来讨要。” 樊增祥 《批权世彦呈词》:“尔伯故后,岂无子嗣,何以此债归尔讨要?”
分類:索取讨还
《國語辭典》:乞讨(乞討)  拼音:qǐ tǎo
向人乞求施舍。如:「沿街乞讨」。
《漢語大詞典》:讨换(討换)
(1).索取。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他们能织这样的布?一道街上,都到我这里来讨换布样子。” 孙犁 《蒿儿梁》:“老人们说:庄子上有的东西,凭是多么贵重,我们也给你们吃;要讨换这些东西,除非是到川里。”
(2).掉换。《1957年曲艺选·瓜田记》:“讨换个新法治黄痧。”
分類:索取掉换
《國語辭典》:秋风(秋風)  拼音:qiū fēng
1.秋季的风。《文选。左思。杂诗》:「秋风何洌洌,白露为朝霜。」《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2.假借事端求人资助,或利用藉口向人求取财利。《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多事贡生,长为兴讼之人。」
《國語辭典》:打秋风(打秋風)  拼音:dǎ qiū fēng
向富有的人抽取小利,或藉故向人求取财物。《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他自不会作家,把个大家事费尽了,却来这里打秋风。」《儒林外史》第四回:「张世兄屡次来打秋风,甚是可厌。」也作「打秋丰」、「打抽风」、「打抽丰」。
《漢語大詞典》:乞米
(1).索取粮米。陈书·宗元饶传:“ 合州 刺史 陈褒 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歛鱼,又於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海内文豪,既各变其索缣乞米之方针,运其高髻多脂之方略。”
(2).求米;讨米。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清 《乞米妇》诗:“乞米妇,形欒欒。与钱不肯受,乞米声悲酸。”
(3).见“ 乞米帖 ”。
分類:索取
《漢語大詞典》:乞米帖
(1). 唐 代大书法家 颜真卿 向 李太保 借米的信。又称《与李太保帖》。 宋 陆游 《寓叹》诗:“临成《乞米帖》,看入借车诗。” 清 赵翼 《题文信国手札》:“ 鲁公 《乞米帖》,但为举家艰旅食。”亦省作“ 乞米 ”。 宋 苏轼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之二:“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 鲁公 餘《乞米》。” 明 汤显祖 《题静庵僧卷十绝》之十:“拚书《乞米》江南帖,付与拈花黄石函。”
(2).戏称向人借贷的书牍。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上:“先公 元祐 中为尚书郎,时 黄鲁直 在馆中,每月常以史院所得笔墨来易米报谢,积久尺牘盈轴,目之为乞米帖。”
《漢語大詞典》:索句
(1).指作诗时构思佳句。 宋 范成大 《再韵答子文》:“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繙书。” 元 萨都剌 《复次前韵柬龙江上人》:“山中酒熟黄鷄肥,闭门索句何瑰奇。”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相公儘日题诗,本欲名山之贮。连年索句,宜为学海之藏。”
(2).索取诗句。 清 沈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族中子弟,知其能诗,竞出素縑索句。” 毛泽东 《和柳亚子先生》:“饮茶 粤 海未能忘,索句 渝州 叶正黄。”
《國語辭典》:追捕  拼音:zhuī bǔ
追踪捉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点起民壮,分头追捕。」《文明小史》第八回:「看看离城已远,追捕的人一时未必能来,方才把心放下。」
《國語辭典》:折券  拼音:zhé quàn
毁掉债券,不再索偿,或毁掉契约,不再受拘束限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唐。蒋防《霍小玉传》:「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故薛驸马家青衣也;折券从良,十馀年矣。」
《國語辭典》:追索  拼音:zhuī suǒ
追赶取回。《三国演义》第二回:「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追索印绶。」《红楼梦》第二六回:「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又见坠儿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
《國語辭典》:伸手  拼音:shēn shǒu
1.伸出手臂。《红楼梦》第六○回:「贾环见了,喜的就伸手来接。」《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便伸手抓了一把,塞在口袋里。」
2.介入、参与。如:「这件买卖他既然出面了,就不容许别人伸手。」
《漢語大詞典》:责偿(責償)
(1).索取赔偿。 宋 费衮 梁谿漫志·江阴士人强记:“一夕民家火作,凡所有之物,并文书皆烬焉。物主竞来索,数倍责偿。”
(2).催促交纳。宋史·食货志上二:“ 曹泳 为户部侍郎,责偿甚急。”明史·食货志二:“至或旧役侵欠,责偿新僉,一人逋负,株连亲属,无辜之民死於箠楚囹圄者几数百人。”
《國語辭典》:规求(規求)  拼音:guī qiú
贪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