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还纳(還納)
归还;交纳。 宋 苏轼 《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以此愚民生心侥倖,每有借贷,例不肯及时还纳。” 元 马祖常 《建白一十五事》:“所有孳畜田产,厚息借贷,準折还纳,终致破产,不敢有词。”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道光 二十九年﹞下忙银大漕概未徵收,佃户小大租均未还纳,幸不滋事。”
分類:归还交纳
《漢語大詞典》:缴纳(繳納)
交纳。多用于交付规定的财物给公家。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 何兑 ﹞以所作行状缴纳,乞付史馆立传。”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沈竹楼》:“﹝ 沈竹楼 ﹞遣僕从将帑金缴纳。”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缴纳会费愿做会员;又宣称自己的学校房屋还宽阔,也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
《漢語大詞典》:起纳(起納)
交纳。《元典章·户部六·钞》:“各路平准行用库元关钞、本买到金银、倒下昏钞并工墨息钱,不见起纳,诚恐埋没。”
分類:交纳
《漢語大詞典》:正色
(1).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对间色而言。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 宋 苏轼 《五色菊赠朱逊之次韵》:“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叶圣陶 《游临潼》:“反正像作画一样,花无正色鸟无名,只要取个意思就成。”
(2).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3).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公羊传·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汉书·叙传下:“ 宽 饶 正色,国之司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 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4).美色。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 白居易 《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5).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 元稹 《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6). 宋 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7).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漢語大詞典》:无出(無出)
(1).别出去。左传·哀公十一年:“ 季孙 告二子,二子不可。 求 曰:‘若不可,则君无出。’”
(2).不要交纳。后汉书·安帝纪:“凤凰所过亭部,无出今年田租。”
(3).不能超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逸文》卷二:“火烧疮无出醋泥,甚验。”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大抵 南宋 古体当推 朱元晦 ,近体无出 陈去非 。”
(4).谓未生育子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原来 商小姐 无出,有媵婢生得两个儿子。”
《漢語大詞典》:客赋(客賦)
客户交纳的赋税。新唐书·宇文融传:“使还言状,帝乃下詔:‘以客赋所在,并建常平仓,益贮九穀,权发敛;官司劝作农社,使贫富相恤。’”
《漢語大詞典》:输租(輸租)
交纳租税。汉书·儿宽传:“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 清 郁植 《悲歌》之二:“东隣输租鬻小女, 石壕 夜呼横索钱。” 清 燮清黄 《吴江妪》诗:“官吏急征额,输租詎容迟。”
分類:交纳租税
《漢語大詞典》:田租
(1).即田赋。管子·幼官:“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汉书·成帝纪:“郡国被灾什四以上,毋收田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田租送 函谷 ,兽藳输 上林 。”元史·许衡传:“ 文景 克承天心,一以养民为务,今年课农桑,明年减田租。”参见“ 田赋 ”。
(2).佃农向地主交纳的租米。 孙中山 《耕者要有其田》:“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漢語大詞典》:田赋(田賦)
按田亩征收的赋税。 鲁宣公 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征田赋之始。以后或称租,或称税,名目累变;或收实物,或收银钱,时有不同,然历来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左传·哀公十一年:“ 季孙 欲以田赋,使 冉有 访诸 仲尼 。” 杨伯峻 注:“此为田亩税。”元史·王构传:“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 构 与平章 何荣祖 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今请一切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兼行官商,则弊轻而可久。”
《漢語大詞典》:官粮(官糧)
(1).旧时交纳于官府的税粮。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俸禄:“盖国初民间所纳官粮皆米麦也,或折以钞布,百官所受俸亦米也,或折以钞。”
(2).政府发放的救济粮。 清 唐孙华 《发粟行》:“村民持票蹋成闕,扶携百里支官粮。”
《漢語大詞典》:赋金(賦金)
交纳税金。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赋金之州,耗金一岁八百,困不能偿。”
《漢語大詞典》:租庸
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 唐 杜甫 《岁晏行》之三:“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詔书十度復租庸,每岁朝廷仍贷米。”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参见“ 租庸调 ”。
分類:交纳税制
《漢語大詞典》:租庸调(租庸調)
唐 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 北魏 到 隋 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 唐 开元 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 北魏 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 安 史 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新唐书·高祖纪:“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泰 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明史·食货志二:“赋役之法, 唐 租庸调犹为近古。”
《漢語大詞典》:纳官(納官)
(1).向官府交纳谷物。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唐 孔颖达 疏:“待秋收,然后取民新穀,以纳官也。”
(2).捐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乃知道士之纳官,皆为琴也。”
(3).授官。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韦昭 注:“官,仕也,仕其子而教,以廪食之也。”官,一本作“ 宦 ”。
《漢語大詞典》:课程(課程)
(1).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唐 孔颖达 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后生为学,必须严定课程,必须数年劳苦。”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辞往教书》:“有实心向学之机,多则数人,少则三四人,立为课程,两日三日一会,质疑问难,冀得造就成材,以续斯文之统。”
(2).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设讲演及学校课程,一般地说,是从事于革命的宣传工作的。”
(3).交纳赋税的限期。旧唐书·职官志二:“﹝刑部比部﹞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
(4).按税率交纳的赋税。金史·孙铎传:“ 鐸 上言:‘民间钞多,宜收敛。院务课程及诸窠名钱须要全收交钞。’” 元 王恽 《为驿程量事缓急给限事状》:“切见随路每岁差遣人员赴都,如计禀公事,押运差发课程一切等物者,既还,心欲速得到家,不问铺马生受,日行数站,其马疋不无走损倒死。”明史·食货志五:“凡诸课程,始收钞,间折收米。”
(5).规划工程。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白玉楼赋》:“惟五城一覩之珍,三献不逢之宝,盖於此山积而云駢。然后大匠课程,羣工谨度,琢瑗礱瑛,鬭珪叠璐。”
(6).考核工作进程。 清 曹寅 《真州述怀奉答徐道积编修翫月见寄原韵》:“课吏不课程,百里半九十;读书不读律,知一二乃失。”
《漢語大詞典》:巴賨
(1).谓 巴 中地带。 汉 扬雄 《蜀都赋》:“东有 巴賨 ,绵亘 百濮 。”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苏子美见寄》诗:“ 巴賨 舡贾集,蛮市酒旗招。”
(2).指 巴 中一带的人。 唐 李贺 《恼公》诗:“数钱教姹女,买药问 巴 賨。”
(3).古代 巴 人所交纳的赋税。 巴 人呼赋为賨,故称。 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谁比 蜀 严静,谁方 巴 賨貲。”
《漢語大詞典》:賨布
秦 汉 时西南少数民族 巴 人作为赋税交纳的布匹。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秦昭王 使 白起 伐 楚 ,略取蛮夷,始置 黔中郡 。 汉 兴,改为 武陵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賨布少温,蛮绵乏煖。” 清 宋琬 《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 僰 童 巴 舞贡天府,桃笙賨布输 邛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