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追索
(1).追逼索取;催讨。宋史·刑法志三:“今罪无轻重,悉皆送狱;狱无大小,悉皆稽留。或以追索未齐而不问,或以供款未圆而不呈。”红楼梦第六九回:“皆因 张华 拖欠我们的债务,追索不给,方诬赖小的主儿。”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版税如无消息,可与老三商追索之法。”
(2).犹追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或得一联一句,率不成篇,境过即忘,亦不復追索。” 刘澍德 《归家》三:“她一手拿着笔,一手支着下颏,从生活思想里,追索写出这些话语的根源。”
《漢語大詞典》:追搜
犹追寻。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一出:“雍容絃诵罢,试追搜古传,往事闲凭。”
《漢語大詞典》:追尾
犹追寻;尾追。新唐书·时溥传:“ 溥 遣将 李师悦 等追尾 巢 至 莱芜 大破之。”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笤帚》:“吾辈协力追尾,必得其所。”
分類:追寻
《漢語大詞典》:踪迹(蹤蹟)
亦作“ 踪跡 ”。亦作“ 踪蹟 ”。亦作“踪蹟”。亦作“踪跡”。
(1).脚印;足迹。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明夷》:“鵠怒追求, 郭 氏之虚。不见踪跡,使伯心忧。” 前蜀 韦庄 《虎迹》诗:“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跡渐成群。” 宋 苏轼 《蔡州道上遇雪》诗之二:“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踪跡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又说发觉后,如何领着众人追寻,不见踪迹。”
(2).行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踪跡连王,王使人候伺 汉 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 唐 牟融 《赠欧阳詹》诗:“为客囊无 季子 金,半生踪跡任浮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犹冀父母尚在人间,随在探访,而终无踪蹟矣。” 清 李渔 《慎鸾交·首奸》:“凡有踪蹟可疑及阴行魘魅者,即是奸党。”《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秦穆公 使人访 重耳 踪跡,知其在 楚 ,已数月矣。”
(3).事物所遗留的痕迹。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又检温鐺中犹如常酒气,瓦盆中被水汤无气,都不见药踪迹,竟不测何所因託。”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洛阳染工见鬼:“寻之数日,果见有枯井踪跡。掘之,得所弃尸。”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地处要荒,开化稍后,君臣既立,而酋长时代之遗语,踪迹未亡,则其名号,又多错杂。”
(4).前人的遗迹。多指操行、学术、书画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不师古之踪跡,犹蒙被而卧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凡字之为体,缓不如紧,润不如密,斜不如正,浊不如清。右欲重,左欲轻。考古人踪跡,其言不妄也。”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 会稽 禹穴 之间, 龙门 太史踪迹所在,兄倘亦有意乎?”
(5).交往;来往。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交游踪跡诡祕,莫有知其端者。”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六:“臣与 修 踪跡素疎, 修 之待臣亦薄。” 清 恽敬 《答蒋如松书》:“今又三易寒暑矣,与足下踪跡不可谓不疏。”
(6).行动;行为。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后来又有一箇光棍,叫做 昌多心 ,説这箇小印记儿,入他罪不得,他既有这样踪跡,就好改做大的出首。”《文明小史》第十六回:“当下师徒五个人,因见这两人踪跡奇怪,或者是甚么新学朋友,不可当面错过,於是仍旧坐下,查看他们的行动。” 茅盾 《昙》五:“父亲近来的行动在她这面没有好的印象,而且父亲近来又常常查问她的踪迹;她实在不愿意见他。”
(7).指起居、供职。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开赵埋铭》:“观 赵 生平,不愧为忠义奇杰之士,且踪跡在吾 吴 最久。”
(8).来历;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遂携至家,拜母。母疑其踪跡,俾子遣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邬生艳遇:“﹝丽人﹞笑曰:‘郎志在美妇,妾志在情郎,偶听高吟,知情之所钟,故冒嫌学私奔之 红拂 ,郎何必嘵嘵询踪跡。’”
(9).按行踪影迹追查、追寻。史记·孟尝君列传:“ 湣王 乃惊,而踪跡验问, 孟尝君 果无反谋。” 明 方孝孺 《大司农张公行状》:“妖寇有败而微服行乞民间者,后就擒,吏踪跡其宿食,逆旅家皆欲论诛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命中缺水》:“侍郎忽念此妇养育之恩,使人踪蹟之。其妇尚在,年七十餘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恐为 许 兵踪跡,故又买舟南来。” 郭沫若 《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但从这儿可以踪迹出两个渊源。 李悝 、 吴起 、 商鞅 都出于儒家的 子夏 ,是所谓 子夏氏 之儒; 慎到 和 申不害 是属于 黄 老 学派。”
亦作“踪跡”。 见“ 踪迹 ”。
亦作“踪蹟”。 见“ 踪迹 ”。
《漢語大詞典》:追寻(追尋)
(1).追随;跟随。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一:“朱华振芬芳, 高蔡 相追寻。” 黄节 注引 何焯 曰:“ 高蔡 句谓兄弟数出游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仪卫亦惧祸不敢追寻,唯整部伍别在一处,瞻望而已。”
(2).跟踪寻找。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九:“ 蓬莱 入海底,何处可追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到得半路,忽然不见。馆僕赶去追寻,竟无下落。”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七章:“ 吉吉 随后又找上几个人追寻凶手。”
(3).指追求。 碧野 《忆吕荧》:“青年男女谁不钟情? 吕荧 也有过这种幸福的追寻。”
(4).追忆,回想。晋书·谢安传:“追寻前事,可为寒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南史·萧子显传:“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
《漢語大詞典》:溯洄
逆流而上。《诗·秦风·蒹葭》:“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毛 传:“逆流而上曰遡洄。”
分類:逆流而上
《漢語大詞典》:追踪(追蹤)
亦作“ 追踪 ”。
(1).按踪迹或线索追寻。 汉 班固 《西都赋》:“尔乃期门佽飞,列刃钻鍭,要趹追踪。”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浴毕去,有人识之曰:‘此某庵尼也。’然已无可追踪。” 张贤亮 《灵与肉》一:“他的眼睛追踪着父亲的脚步,强忍住不让泪水流出来。”
(2).追随;效法。三国志·蜀志·黄权传:“ 魏文帝 谓 权 曰:‘君捨逆效顺,欲追踪 陈 韩 邪?’”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徵调曲四》:“将欲比德於三皇,未始追踪於五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宋人绝句:“偶为 朱锡鬯 太史集 宋 人絶句,可追踪 唐 贤者得数十首。” 孙中山 《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如果我们立志改良国家,万众一心,协力奋斗做去,还是可以追踪 欧 美 。”
《漢語大詞典》:逐胜(逐勝)
(1).犹乘胜。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 军逐胜,追造 秦 壁。”
(2).追寻胜景。 唐 李廓 《长安少年行》之六:“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 南唐 冯延巳 《抛球乐》词之二:“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 宋 杨万里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绝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漢語大詞典》:逐景
谓追寻胜景。 清 曹寅 《梦春曲》:“楼船万石临中河,饮酒逐景欢笑多。”
《漢語大詞典》:追蹑(追躡)
(1).跟踪追寻;追踪。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欣 等追躡於 彊川口 ,大战。”《水浒后传》第二三回:“待其力尽渡 河 ,遣兵追躡,邀其輜重,夺还子女,使彼畏惧。” 郑振铎 《桂公塘》十二:“他怕北船从后面追蹑而来。”
(2).追随;仿效。 宋 苏轼 《张先生》诗序:“然余以有思维心追躡其意,盖未得也。”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其属而和之者, 几圣 独思致逸发,若不可追躡, 魏公 未尝不叹得之晚也。” 清 刘大櫆 《〈海日楼诗集〉序》:“使其出而为用於家国天下,文武兼资,智勇竝擅,当有追躡古人者,区区歌诗云尔哉!”
《漢語大詞典》:寻逐(尋逐)
(1).跟踪追逐。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引 晋 张璠 《汉记》:“有人杀苑兔者,迭相寻逐,死者十三人。”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 惠能 后至 曹溪 ,又被恶人寻逐。”
(2).谓寻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村吏以告县令 李邯 ,遣吏民远近寻逐,皆无踪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虎痛狂奔,莫可寻逐。”
(3).追寻探求。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二帝三王羣圣人之道於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於今泯泯也。”
《漢語大詞典》:逐欢(逐歡)
追寻欢乐。《南史·萧欢传》:“城中诸少年,逐欢归去来。”
《漢語大詞典》:寻索(尋索)
(1).寻找搜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径。 勤 惊觉,闻失 充 ,乃出寻索。”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真君命 甘 施 二弟子遍处寻索。”
(2).追寻思索。 宋 苏轼 《小篆般若心经赞》:“纵復学之能粗通,操笔欲下仰寻索。”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小説之所以耐人寻索,而助人兴味者,端在其事之变幻,其情之离奇,其人之复杂。”
《漢語大詞典》:溯本
亦作“溯本”。 追寻本原。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使彼邦之人,晓然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几由文以溯本,举一以劝百。”
分類:追寻
《漢語大詞典》:追讨(追討)
(1).追赶讨伐;追击。后汉书·董卓传:“ 章遂 败走 榆中 , 温 乃遣 周慎 将三万人追讨之。”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瓚 将所领,追讨 纯 等。”宋史·宦者传一·王继恩:“ 继恩 遣领虎翼卒二千,分遂州路追讨。”
(2).犹追寻,追索,催讨。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你女儿这般这般,触了主人之怒,要发还娘家,追讨聘礼,一倍要还三倍。” 清 蒲松龄 《救荒急策上布政司》:“诸生辈各有恒产,亦非一瓢一笠无处追讨者也。”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十六章:“凡是给管家追讨欠租、逼如星火、无法偿还的佃户,就可以送他们的女儿来服待武举老爷一个时节,便算是偿还欠租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