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天关客星(天关客星)  拼音:tiān guān kè xīng
星名。位于金牛座。在西元一○五四年发生爆炸,炸散的物质形成蟹状星云,中心只残留一颗中子星。宋仁宗时的天文学家曾观测到此一爆炸,并记载于宋史天文志中。近代天文物理学家认为这一次超新星爆炸现象的观测,有助于粒子运动的研究。
《国语辞典》:原子落尘(原子落尘)  拼音:yuán zǐ luò chén
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后在大气中所造成的大量具有放射性粉尘。当其降落至地球表面,会造成辐射性的污染,对所有生物均具有极大的伤害性。也称为「落尘」。
《国语辞典》:爆炸波  拼音:bào zhà bō
爆炸时,爆炸中心压力急遽增高,使周围空气猛烈震荡而形成的波动。也称为「冲击波」。
《国语辞典》:爆炸性  拼音:bào zhà xìng
1.物体具有爆炸的性质。如:「当瓦斯严重外泄时,整个屋内空间都具爆炸性,非常危险。」
2.比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这件新闻有爆炸性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国语辞典》:光辐射(光辐射)  拼音:guāng fú shè
核子武器爆炸时发射出的强光,仅持续数秒至二十秒内,便可杀伤人畜、烧毁物体。或指物理学中的电磁辐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的辐射能。
《国语辞典》:辐射尘(辐射尘)  拼音:fú shè chén
放射性落尘。在核子试爆或原子弹爆炸时,核分裂产生许多分裂物大量散逸,称为「辐射尘」。所含的放散性物质有碘一三一、铯一三七、锶八十九、锶九十等。
《国语辞典》:导爆索(导爆索)  拼音:dǎo bào suǒ
爆炸物内用以爆炸的引线。也作「导火线」。
《国语辞典》:钸弹(钸弹)  拼音:bù dàn
利用钸的核分裂能作为爆炸威力的炸弹。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即属钸弹。
《漢語大詞典》:子母雷
地雷的一种。踩响雷群中任何一枚,即引起连续爆炸。 王文 《樊家窑的地雷阵》:“他是个布雷老手了,拉雷、踏雷、弓雷、子母雷……安排得多样而巧妙。”
《漢語大詞典》:钻天雷(鑽天雷)
一种点燃后升空爆炸的爆竹。亦指在高空爆炸的高射炮弹。 杜鸿 《高射炮》诗:“敌机来捣乱,他说我不让!一声钻天雷,叫它见阎王。”
《国语辞典》:氢爆(氢爆)  拼音:qīng bào
氢气爆炸。空气中氢气浓度达百分之四以上遇到氧气再加上火花很容易燃烧,其燃烧能产生高能量,剧烈燃烧反应就产生爆炸。
《国语辞典》:核爆  拼音:hé bào
核弹爆炸的简称。经由原子核的连锁分裂或熔合反应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释放的现象。
《国语辞典》:爆破小组(爆破小组)  拼音:bào pò xiǎo zǔ
专门负责爆破工作的部门,通常指拆除炸弹或爆炸等工作而言。如:「爆破小组接获通报后,便立刻前往处理百货公司中发现的可疑爆裂物。」
《国语辞典》:爆炸下限  拼音:bào zhà xià xiàn
爆炸范围内气体在空气中或氧中所占有的比率,低于最低界限时则不起爆炸,此最低界限称为「爆炸下限」。
《国语辞典》:原子云(原子云)  拼音:yuán zǐ yún
核武器爆炸时所产生的上升云团,其内包含各种汽化的物体、灰尘、高温气体等。也称为「蕈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