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9,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潘岳
平台
三户
广武
北京
汴水
陈留
李斯
榆关
澶渊
兔园
李膺
三河
斜川
箕山
《国语辞典》:潘岳  拼音:pān yuè
人名。(?~西元300)字安仁,西晋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美姿仪,出洛阳道,妇人尝萦绕投果。为文词藻绝丽,尤长于哀诔,有悼亡诗,为世传诵。后孙秀诬以谋反,族诛。也称为「潘河阳」、「潘安」。
《國語辭典》:平台(平臺)  拼音:píng tái
1.阳台。
2.泛指高出地面宽平的场所。如:「比赛的平台」、「屋外的平台」。
3.一种施工的工作台。如:「钻油平台」。
4.平顶无瓦的房屋。
《漢語大詞典》:三户
(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裴骃 集解引 臣瓒 曰:“ 楚 人怨 秦 ,虽三户犹足以亡 秦 也。”一说,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见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说。后人多指“三户人家”。 唐 李商隐 《楚宫》诗:“但使故乡三户在,綵丝谁惜惧长蛟?” 明 高启 《次韵过建平县》:“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当 吴三桂 拒命之时,彼已手戮 桂王 ,断不得称 楚 之三户。” 柳亚子 《赠李瑞熙》诗:“袖底 田郎 诗讖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县 境。左传·哀公四年:“ 蛮子 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师于 三户 。” 杜预 注:“ 三户 ,今 丹水县 北 三户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个渡口。在今 河北 磁县 境内。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使 蒲将军 日夜引兵度 三户 ,军 漳 南,与 秦 战,再破之。” 裴骃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张晏 曰;‘ 三户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峡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國語辭典》:广武(廣武)  拼音:guǎng wǔ
1.山名。在河南省郑州荥阳县西二十里。
2.县名。位河南省开封县西北,介于黄河与陇海铁路之间,旧名河阴县。
3.乡镇名。位于山西省代县北六十里,地势广延,为南北通衢。
《漢語大詞典》:广武君(廣武君)
指 楚 汉 相争时 赵国 谋臣 李左车 。 李 封 广武君 ,故称。 韩信 、 张耳 攻 赵 时, 赵 权臣 成安君 陈馀 不听 广武君 之言,以至兵败。 韩信 获 广武君 而师事之, 广武君 遂为之筹策下 燕 齐 之地。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简称 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中央直辖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华北平原 北端,当 东北 和 华北 等地区联系的枢纽。古代称 蓟 , 春秋 、 战国 时为 燕 国都。 秦 汉 为 右北平郡 地, 晋 隋 为 北平郡 地, 唐 属 河北道 。 辽 以为陪都,改称 南京 ,亦称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称 中都 。 元 称 大都 。 明 清 称 京师 ,通称 北京 。 民国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建为首都,改设 北京市 。
《国语辞典》:汴水  拼音:biàn shuǐ
河川名。在河南省荥阳县,经山东省,入江苏省而注于淮河。也称为「汴河」、「汴渠」。
《国语辞典》:陈留(陈留)  拼音:chén liú
县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之南,濒惠济河南岸。
《国语辞典》:李斯  拼音:lǐ sī
人名。(?~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后受秦始皇重用,入秦为相。主张废封建,定郡县,行禁书令,统一文字,变籀文为小篆。并曾与赵高、胡母敬等,整理当时通行的秦文,写成《仓颉篇》七章。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
《國語辭典》:榆关(榆關)  拼音:yú guān
山海关的别名。参见「山海关」条。唐。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元。乃贤 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诗二首之二:「征人七月渡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
《國語辭典》:澶渊(澶淵)  拼音:chán yuān
地名。位于河北省濮阳县西南,因古澶水所经而得名。宋真宗与辽人曾会盟于此。
《國語辭典》:兔园(兔園)  拼音:tù yuán
1.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供游赏、宴宾的园囿。《文选。谢灵运。雪赋》「梁王不悦,游于兔园」句下唐。李善。注:「《西京杂记》曰:『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筑兔园也。』」也称为「梁园」。
2.流行于民间的私塾读本。亦泛指肤浅的书籍或学问。清。龚自珍《定盦文集补编。卷四。家塾策问》:「近儒学术精严,十倍明儒,动讥明人为兔园,为鼠壤矣。」
《国语辞典》:李膺  拼音:lǐ yīng
人名。(西元110~169)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河南省)人。桓帝时,为司隶校尉,当时太学生誉称为「天下模楷李元礼」。凡为他所接纳者,称为「登龙门」。反对宦官专权,曾杀张朔,宦官畏惧。灵帝时,与窦武、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被杀。
《國語辭典》:三河  拼音:sān hé
旧时河南、河东、河内的合称。《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唐。王维〈老将行〉:「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漢語大詞典》:斜川
(1).古地名。在 江西省 星子 、 都昌 二县县境。濒 鄱阳湖 ,风景秀丽, 晋 陶潜 曾游于此,作《游斜川》诗并序。 宋 张炎 《风入松·岫云》词:“记得 晋 人归去,御风飞过 斜川 。”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何人村墅,若个林泉。恰似 欹湖 ,似 枋口 ,似 斜川 。”
(2).古地名。泛指游览胜地。 宋 张炎 《高阳台·西湖春感》词:“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3).古地名。在 河南省 郏县 境, 宋 苏轼 子 苏过 的居所名。 苏过 移家 颍昌 ,营湖阴水竹数亩,名为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并名其所著曰斜川集
《国语辞典》:箕山  拼音:jī shān
山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辖登封市东南,相传尧时巢父、许由隐居在此,后来伯益亦避禹子启于此山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