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孤窆
无主的坟墓。 唐 陆龟蒙 《次幽独君韵》之一:“如何孤窆里,犹自读三坟。”
分類:无主坟墓
《漢語大詞典》:路冢
路旁掩埋无主尸骸的坟墓。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毛 传:“墐,路冢也。” 孔颖达 疏:“墐者,埋藏之名耳。此言行有死人,是於路傍,故曰路冢。” 陈奂 传疏:“道冢即路冢,古人族葬,路冢则不入塋域者也。”
《漢語大詞典》:逐影吠声(逐影吠聲)
形容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又皆逐影吠声,未尝有公论,实不见古人用心处,予每为之太息。”
《漢語大詞典》:逐影随波(逐影隨波)
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 保 復仇,且结 张诚 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國語辭典》:筑室道谋(築室道謀)  拼音:zhú shì dào móu
欲构筑房舍,而向过路的人请教如何做。语出《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比喻人多口杂,难有定论,以致不能成事。《歧路灯》第五回:「这宗事,若教门生们议将起来,只成筑室道谋,不如二老师断以己见。」
《漢語大詞典》:卮辞(巵辭)
亦作“ 巵词 ”。 谓随和人意,无主见之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 清 梁章钜 《北东园日记诗》:“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國語辭典》:随大流(隨大流)  拼音:suí dà liú
跟著大多数人说话或做事。如:「这事儿你可要想仔细,别随大流!」也作「随大溜」。
《國語辭典》:随声附和(隨聲附和)  拼音:suí shēng fù hè
自己没有主见,只能迎合他人的意见。《文明小史》第五○回:「底下便鬨然叫起好来。劳航芥虽是不懂,却要随声附和,把巴掌拍得一片声响。」《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八回:「众人也有随声附和的,说得薇园心中没了主意,究不知他是甚么,卖甚么药。」
《國語辭典》:听人穿鼻(聽人穿鼻)  拼音:tìng rén chuān bí
比喻任人牵制、摆布,无法自主。《南史。卷五六。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旧五代史。卷一三○。周书。王峻传》:「峻才疏位重,轻躁寡谋,听人穿鼻。」
《国语辞典》:靡知所措  拼音:mǐ zhī suǒ cuò
靡,无、不。靡知所措指心无主意,不知如何是好。晋。元帝〈改元大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国语辞典》:丧荡游魂(丧荡游魂)  拼音:sàng dàng yóu hún
惶惶无主的样子。如:「一个人只身在荒郊野岭丧荡游魂的,也不知奔往那一方好。」
分类:惶惶无主
《国语辞典》:少魂失魄  拼音:shǎo hún shī pò
形容精神恍惚,内心紊乱无主。《红楼梦》第二八回:「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著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
《国语辞典》:搔首不知痒处(搔首不知痒处)  拼音:sāo shǒu bù zhī yǎng chù
形容人惶急无主,手足无措的模样。《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第三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也作「挠首不知痒处」。
《国语辞典》:意乱心慌(意乱心慌)  拼音:yì luàn xīn huāng
心中慌乱无主。如:「歹徒持刀抢劫,他在意乱心慌下交出身上财物。」也作「心忙意急」、「心慌意乱」。
《国语辞典》:没主意(没主意)  拼音:méi zhǔ yì
无主见。如:「在这紧要关头,你怎能没主意呢?」
分类:无主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