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扬一益二(揚一益二)
唐 时谓天下之盛, 扬州 第一而 益州 次之。 益州 ,在 蜀 地。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扬州之盛:“ 唐 世盐铁转运使在 扬州 ,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 扬 一 益 二’,谓天下之盛, 扬 为一而 蜀 次之也。”
《國語辭典》:扬州八怪(揚州八怪)  拼音:yáng zhōu bā guài
清代的江苏扬州,大约十八世纪之时,为江南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画家亦多集中此地。部分画家风格脱俗,不拘泥古法,被当时人目为画坛的「偏师」、「怪物」,遂有「扬州八怪」之称。如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汪士慎、高凤翰、黄慎、李鳝、李方膺、高翔等人皆是,实际上不止八人。他们不但能诗,亦擅书法或篆刻,其笔墨技法对近代写意花卉影响很大。
《漢語大詞典》:扬州学派(揚州學派)
清 代经学之一派。因起于 扬州 ,故名。其代表人物有 汪中 、 李淳 、 宝应 刘氏 三世( 刘台拱 、 宝楠 、 恭冕 )、 阮元 、 凌廷堪 、 焦循 、 仪徵 刘氏 四世( 刘义淇 、 毓崧 、 寿曾 、 师培 )等。
《国语辞典》:扬剧(扬剧)  拼音:yáng jù
一种江苏地方戏曲。流行于扬州一带。也称为「维扬戏」。
《国语辞典》:扬州画舫录(扬州画舫录)  拼音:yáng zhōu huà fǎng lù
书名。清李斗撰,十八卷。追忆乾隆四、五十年间扬州繁盛的景象,就游踪所及而记之。除记录文物、园林、风俗等之外,亦保存一些戏曲、文学的活动资料。
《国语辞典》:扬州十日记(扬州十日记)  拼音:yáng zhōu shí rì jì
书名。明末扬州王秀楚撰。记顺治年间清兵攻入史可法坚守的扬州,屠戮十日的惨状,皆作者亲身经历闻见者。
《国语辞典》:异派同源(异派同源)  拼音:yì pài tóng yuán
流派虽异,根本同源。唐。贾餗〈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八方度门兮异派同源。」
《国语辞典》:扬州弹词(扬州弹词)  拼音:yáng zhōu tán cí
一种以扬州方言说唱的民间艺术。初为一人说唱,用三弦伴奏;后演变为二人说唱,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多自弹自唱。传统书目题材为长篇,现代者则以短篇居多。
《国语辞典》:扬州评话(扬州评话)  拼音:yáng zhōu píng huà
一种以扬州方言讲说的曲艺。起源于江苏扬州,流行于上海、南京、镇江及江苏北部。表演时一人坐著说而不唱,以醒木为道具,增加气氛。传统书目题材如三国、西游等为长篇,现代者则以短篇居多。
《国语辞典》:飞跎传(飞跎传)  拼音:fēi tuó zhuàn
流行于扬州一带的评话。叙述一姓石名信,号不透,绰号跎子者,因修炼得道,背生双翅,故又名「飞跎子」,投奔哈里糊图元帅麾下,因战功被封为「威镇中原名扬海外百巧千灵一呼百应管天下穷文富武炮大将军跎王。」
《国语辞典》:张若虚(张若虚)  拼音:zhāng ruò xū
人名。唐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兖州兵曹。工诗,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所作诗今仅存二首,以〈春江花月夜〉最有名。
《国语辞典》:才蔽识浅(才蔽识浅)  拼音:cái bì shì qiǎn
才能低下,见识浅陋。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國語辭典》:二十四桥(二十四橋)  拼音:èr shí sì qiáo
位于江苏省江都县西门外的名胜。祝穆方舆胜览谓桥有二十四,隋置,桥名多废,已不可考。李斗《扬州画舫录》则谓二十四乃桥名,相传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陂
地名。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 宋 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诗之一:“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 江 南。” 宋 姜夔 《念奴娇》词:“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 曹生 留画水,三十六陂深。”
《漢語大詞典》:三生杜牧
唐 杜牧 去官后,郁郁不得志,落拓 扬州 ,好作青楼之游,以风流名。有《遣怀》云:“十年一觉 扬州 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后言风情者,多以“三生 杜牧 ”比况出入歌舞繁华之地的风流才士。 宋 黄庭坚 《广陵春早》诗:“春风十里珠帘卷,髣髴三生 杜牧 之。” 宋 姜夔 《琵琶仙》词:“十里 扬州 ,三生 杜牧 ,前事休説。” 清 赵翼 《红桥》诗:“三生 杜牧 曾游处,前度 刘郎 再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