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败将残兵(败将残兵)  拼音:bài jiàng cán bīng
战败后所残馀的兵将。形容兵力薄弱。《孤本元明杂剧。开诏救忠。第二折》:「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也作「残兵败将」、「残军败将」。
《国语辞典》:兵败将亡(兵败将亡)  拼音:bīng bài jiàng wáng
军队战败,将领战死。形容战争失利、损失惨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国语辞典》:兵尽器竭(兵尽器竭)  拼音:bīng jìn qì jié
士卒死尽,兵器耗绝。形容战败后的惨状。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兵尽器竭,毙于旗下。」
《国语辞典》:兵尽矢穷(兵尽矢穷)  拼音:bīng jìn shǐ qióng
士兵死伤大半,连武器也都用光了。形容战败后的惨状。《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胡马奔走,兵尽矢穷。」
《国语辞典》:残军败将(残军败将)  拼音:cán jūn bài jiàng
战败后残馀的兵将。《孤本元明杂剧。开诏救忠。第二折》:「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你都杀了,倒也是个乾净。」《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本国残军败将,齐要寻岛避火。」也作「败将残兵」、「残兵败将」。
分类:战败兵将
《國語辭典》:割让(割讓)  拼音:gē ràng
划分一部分让给别人,多指土地而言。如:「甲午战败,满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國語辭典》:草木皆兵  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
见到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敌兵。语本《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比喻紧张、恐惧,疑神疑鬼。《孽海花》第二五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國語辭典》:残兵败将(殘兵敗將)  拼音:cán bīng bài jiàng
战败后残馀的兵将。《孤本元明杂剧。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明。邵璨《香囊记》第二○出:「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也作「败将残兵」、「残军败将」。
《國語辭典》:败军之将(敗軍之將)  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
语本《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指战败的将领。《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汉书。卷三四。韩信传》:「广武君辞曰:『臣闻「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若臣者,何足以权大事乎!』」
分類:战败将领
《漢語大詞典》:弃甲倒戈(棄甲倒戈)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 张子布 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徐庶成真:“俄而,众贼麕至,某将仓卒拔剑,剑即飞去。须臾,贼众纷纷众甲倒戈而北。”
《漢語大詞典》:弃甲负弩(棄甲負弩)
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韩非子·初见秦:“乃復悉士卒以攻 邯郸 ,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 秦 力二矣。”
《國語辭典》:弃甲曳兵(棄甲曳兵)  拼音:qì jiǎ yì bīng
抛弃铠甲,拖著兵器。形容战败逃走的狼狈状。《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被公子翚奋勇当先,只一阵,杀得宋兵弃甲曳兵,逃命不迭。」
《漢語大詞典》:破沮
因战败而丧失士气。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备 奔 绍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 布 众破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