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放却
放下。 唐 许岷 《木兰花》词:“宝筝金鸭任生尘,綉画工夫全放却。”
分類:放下
《漢語大詞典》:按下
搁置;放下。《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按下这里不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按下新诗,还提旧话。”
分類:搁置放下
《漢語大詞典》:丢开(丢開)
(1).使开;放开。《西游记》第三十回:“ 小龙 接了刀,就留心,在那酒席前,上三下四,左五右六,丢开了花刀法。”《西游记》第三七回:“﹝ 大圣 ﹞一把接住那箭头,把箭翎花落在前边,丢开脚步跑了。”
(2).撇去;放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倦绣》:“欲要丢开心上事,强将针指度更筹。” 巴金 《〈春〉序》:“我好几次烦躁地丢开笔,想马上到别处去。” 沙汀 《代理县长》:“代理县长丢开公事,到底把脸转过来了。”
《漢語大詞典》:眠倒
横倒;放下。《西游补》第十二回:“ 隔墙花 唱罢,眠倒琵琶,长嘆一声,飘然自远。”
分類:放下
《漢語大詞典》:抢攞(搶攞)
放下;翻转。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你既知这荣华似水上沫,这功名似石内火,可怎生讲堂中把面皮抢攞。”
分類:放下翻转
《漢語大詞典》:遗编(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壼奥。” 宋 苏辙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遗编軼正雅,旷代殊徽音。” 清 杜浚 《咏史得谢皋》:“所以 晞髮翁 ,遗编灿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诸侯;中使驱车,访遗编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顷余有志於先朝文献,欲勒为一书,所至輒访求遗编,颇畧具。”
(3).释卷;放下书籍。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虽纷庞业杂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遗编。”
《漢語大詞典》:垂帘(垂簾)
(1).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南史·顾觊之传:“ 覬之 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坤:“蔡以卜,垂帘都门。”
(2).指潜心致力,不预闻他事。魏书·儒林传·徐遵明:“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
(3).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旧唐书·高宗纪下:“自诛 上官仪 后,上每视朝, 天后 垂帘於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章献皇后 崩, 吕公 以后遗令册 杨太妃 为皇太后,且復垂帘,士大夫多不悦。”清史稿·礼志七:“ 文宗 崩, 穆宗 幼冲嗣位。御史 董元醇 奏请皇太后暂权朝政,称旨,命王大臣等议垂帘仪制。”
(4).指垂下的帘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巖前悬石甚巨,当洞门,若树屏,若垂帘。”
《漢語大詞典》:下帷
(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史记·儒林列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 董仲舒 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才劣 仲舒 ,无下帷之思;家贫 孟公 ,无置酒之乐。”
(2).引申指闭门苦读。 南朝 梁 任昉 《赠王僧孺》诗:“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南史·王僧虔传:“汝( 僧虔 子 慈 )年入立境,方应从宦,兼有室累,何处復得下帷如 王郎 时耶?” 唐 李白 《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宋 晁冲之 《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下帷度日甘同梦,隐几终年得异书。”
《漢語大詞典》:放下
(1).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佛曰:‘放下著。’ 梵志 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见刑房书吏拿了一宗案卷进来。 继之 叫且放下,那书吏便放下,退了出去。”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石得富 两手在秤杆上挪着秤锤系子,调转头说:‘东西放下,赶紧动手!’”
(2).搁置;停止进行。《朱子全书》卷二:“虽是必有事焉而勿正,亦须且恁地把捉操持,不可便放下了。” 巴金 《真话集·悼念茅盾同志》:“一直到死,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漢語大詞典》:废书(廢書)
(1).放下书。谓中止阅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余读《孟子书》,至 梁惠王 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
(2).失去使用价值的书籍。如:把废书废报送到废品回收站。
《漢語大詞典》:投戈
放下武器。谓休战。 汉 扬雄 《解嘲》:“ 叔孙通 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于是 黑山 叛邑,诸城洞开。白虏连羣,投戈请命。”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讲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 禄山 甫叛,而堂堂天子,仓皇西走。 哥舒 老将,一战投戈。”
《漢語大詞典》:阁笔(閣筆)
停笔;放下笔。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善属文”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钟繇 、 王朗 等虽各为 魏 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宋 王禹偁 《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遂使四方文士不敢言诗,五牓门生咸思阁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
《漢語大詞典》:解甲
(1).脱下战衣。指军事行动间歇期间的休息。吴子·料敌:“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南史·宋纪上·武帝:“帝驰还 石头 ,斩 徐赤特 。解甲久之,乃出阵於 高塘 。”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郭晞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譁者死。’”《水浒传》第八六回:“ 宋江 、 卢俊义 同 吴用 、 公孙胜 并马回寨,将息三军,解甲暂歇。”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荷戈不解甲,挽粟仍飞芻。”
(2).指武将辞免官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於是解甲归宗,释兵返族。”
(3).放下武器,投降。 前蜀 花蕊夫人 《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寧无一箇是男儿?”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 胡公 ( 胡深 )受 石抹公 国士之遇,既解甲内附,而又献谋以取 处州 。”
(4).指草木种籽开裂生芽。语出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汉 扬雄 《太玄·释》:“阳气和震,圜煦释物,咸税其枯,而解其甲。” 范望 注:“阳气温暖,万物咸税枯解甲,而生於太阳之中也。”
《漢語大詞典》:倒戈
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 唐 鱼玄机 《浣纱庙》诗:“一双笑靨纔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却説 玄德 立起免死旗,但 川 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 茅盾 《子夜》二:“ 日本 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1).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2).倒拖武器。指军队败逃。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忙。”《三国演义》第一回:“众贼见 程远志 被斩,皆倒戈而走。” 清 黄遵宪 《过安南西贡有感》诗之三:“不信王师倒戈退,翻将化外弃南天。”
(3).把戈倒着安放,表示不再用兵。吕氏春秋·原乱:“ 武王 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参见“ 倒置干戈 ”。
(4).倒持武器。南史·胡藩传:“ 藩 谓 企生 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祸,不早去,后悔无及。’”参见“ 倒持泰阿 ”。
《漢語大詞典》:倒置干戈
见“ 倒载干戈 ”。
《漢語大詞典》:倒持泰阿
亦作“ 倒持太阿 ”。 倒持宝剑,将剑把交给别人。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自己反受其害。汉书·梅福传:“至 秦 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 汉 敺除,倒持泰阿,授 楚 其柄。” 颜师古 注:“泰阿,剑名, 欧冶 所铸也。言 秦 无道,令 陈涉 、 项羽 乘间而发,譬倒持剑而以把授与人也。”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姦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鐏柄。”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况今驻 华 各使,惟利是视,又值修约之际,蹈瑕伺间,诡谋百出,不豫为之防,是倒持太阿以授之也。” 宋 王安石 《兼并》:“姦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明史·王用汲传:“夫威福者,陛下所当自出,乾纲者,陛下所当独揽。寄之於人,不谓之旁落,则谓之倒持。”
《漢語大詞典》:委质(委質)
亦作“ 委挚 ”。亦作“ 委贄 ”。
(1).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礼记·曲礼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孔颖达 疏:“童子见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於地而自退辟之。” 汉 班固 《白虎通·瑞贽》《曲礼》作“童子委贄而退”。
(2).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国语·晋语九:“臣委质於 狄 之鼓,未委质於 晋 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 韦昭 注:“言委贄於君,书名於册,示必死也。”一说下拜,表示恭敬承奉之意。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 注:“屈膝而君事之,则不可以贰。” 孔颖达 疏:“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於地,以明敬奉之也。”
(3).引申为臣服、归附。 晋 陆云 《盛德颂》:“ 越裳 委贄, 肃慎 来王。”魏书·张袞传:“昔 酈生 一説, 田横 委质; 鲁连 飞书, 聊 将授首。”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钱俶 在本国岁修职贡无闕,今又委质来朝,若利其土宇而留之殆非人主之用心,何以示信天下也。” 明 张煌言 《子房报韩论》:“观史载 汉王 归国, 子房 送之 南郑 。辞归,劝以烧絶栈道。此时虽为画策,尚未委贄於 汉 也。”
(4).送上礼物,拜人为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双髻道人》:“乃今而后知先生为当世之仙人也,愿委贄为弟子。”
(5).弃身;置身。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侧闻 鲁 泽祥麟,希委质於 宣父 。” 唐 白居易 《感鹤》诗:“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宋 王安石 《招吕望之使君》诗:“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