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育德
培养德性。《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南朝 梁 沈约 《改天监元年恩诏》:“莫不振民育德,光被黎元。” 明 刘基 《菜窝说》:“故植之以芷,芷者祉也,引祉莫大乎育德。”
《漢語大詞典》:养德(養德)
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养德性。庄子·天地:“ 尧 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成玄英 疏:“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愿府君安身养德,从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在青宫而养德,即治壼而淑身。”
《漢語大詞典》:母德
人母的德性。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薄太后 母德慈仁, 孝文皇帝 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分類:德性
《國語辭典》:贤淑(賢淑)  拼音:xián shú
良善有才德。多用于形容女子。如:「温良贤淑」。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韦门女清贵,裴氏甥贤淑。」
《國語辭典》:浴德  拼音:yù dé
以德沐浴。指修养品德。《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
《國語辭典》:内德(內德)  拼音:nèi dé
1.内在的德性。《诗经。卫风。芄兰》唐。孔颖达。正义:「而内德不称,无礼以行之。」《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2.后妃之德。《陈书。卷七。皇后传。序》:「然受命继体之主,非独外相佐也,盖亦有内德助焉。」南朝梁。任昉〈王贵嫔哀策文〉:「坤载既厚,内德之助。」也作「坤德」。
《漢語大詞典》:德素
犹德性,德行。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世说新语·赏誉“ 桓 后遇见 徐寧 而知之” 刘孝标 注引《徐江州本事》:“ 徐寧 字 安期 。 东海 郯 人。通朗有德素,少知名。”北史·王昕传:“ 杨愔 重其德素,以为人之师表。”南史·谢灵运传论:“然 谢 氏自 晋 以降,雅道相传, 景恒 、 景仁 以德素传美, 景懋 、 景先 以节义流誉。”
分類:德性德行
《國語辭典》:内美(內美)  拼音:nèi měi
内在的美好德性。如:「我们除了外在行为的修持,也要注重内美的涵养。」《楚辞。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国语辞典》:明新  拼音:míng xīn
显明德性,革除旧有弊端。《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
《漢語大詞典》:允德
修德,涵养德性。逸周书·常训:“允德以慎,慎微以始而敬终,乃不困。”《孔子家语·弟子行》:“孝恭慈行,允德图义。”
《漢語大詞典》:日德
谓太阳照育万物的德性。旧时用以歌颂帝王之德。管子·四时:“时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此谓日德。” 尹知章 注:“日以照育为德也。” 唐 陆贽 《东郊朝日赋》:“和气旁通,帝德与日德并远;清光相对,帝心与日心齐明。” 唐 袁司直 《寅宾出日赋》:“君德与日德俱远,道光与日光齐明。”
《漢語大詞典》:孝性
孝顺的德性。南史·臧严传:“ 严 字 彦威 ,幼有孝性,居父忧以毁闻。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手。”新唐书·孝友传·张琇:“ 买得 孝性天至,宜赐矜宥。”
分類:孝顺德性
《漢語大詞典》:资德(資德)
(1).涵育德性。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以五常藴智,六气资德,乘天则策马秉灵,降神则牵、狼应象。”
(2). 明 代官职名。为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漢語大詞典》:训德(訓德)
犹顺德。谓遵从天生的至诚德性。训,通“ 顺 ”。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 孔 传:“谋所面见之事,无疑,则能用大顺德。” 宋 叶适 《〈周南仲文集〉后序》:“凡随事逐物,小为科举,大为典册,虽刻穠损华,然往往在义理之外矣,岂所谓文也!君子於此寄焉,则不足以训德;学者於此习焉,则足以害正。” 清 陈仪 《祭怡贤亲王文》:“於是衔感者怀不尽之恩,训德者慕无穷之义。”
《漢語大詞典》:鸡德(雞德)
鸡的德性。指文、武、勇、仁、信。语本《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鬭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 李频 《府试风雨闻鸡》诗:“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分類: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