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锄颣(鉏纇)
谓铲除弊端,治理创伤。新唐书·儒学传序:“ 高祖 始受命,鉏纇夷荒,天下略定。”
《漢語大詞典》:政病
政治上的弊端。新唐书·杜希全传:“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
分類:政治弊端
《國語辭典》:弊窦(弊竇)  拼音:bì dòu
发生弊害的漏洞。《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驭衙役》:「一切严为法制,使无弊窦之可乘。」也作「弊端」。
《漢語大詞典》:锢弊(錮弊)
积重难返的弊端。錮,通“ 痼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严饬里胥》:“力除錮弊,概与更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诸大臣膺兹重任,尤宜共矢公忠,精白乃心,力除錮弊,以谋国利民福。”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漢語大詞典》:体制改革
在我国,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國語辭典》:兴利除弊(興利除弊)  拼音:xīng lì chú bì
振兴利益,革除弊害。宋。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清史稿。卷四七六。循吏传一。白登明传》:「兴利除弊,勇于为治,老于吏事者勿逮也。」也作「兴利剔弊」、「兴利除害」。
《漢語大詞典》:衅弊(釁弊)
指缺失,弊端。晋书·东海王越传:“若端坐京輦,以失据会,则衅弊日滋,所忧逾重。”
分類:缺失弊端
《国语辞典》:社会改革(社会改革)  拼音:shè huì gǎi gé
为求理想社会、顺应社会变迁,或改善现有弊端,有限度改造现行整体社会体系,或部分社会组织的一种有计画社会行动。
《国语辞典》:防弊除害  拼音:fáng bì chú hài
防止弊端,除去祸害。如:「依法行政,不因人设事,就是最好的防弊除害原则。」
《国语辞典》:立一法即有一弊  拼音:lì yī fǎ jí yǒu yī bì
创立新法,固得其利,亦会衍生新的弊端。如:「开放外籍劳工来台的办法,却也引起国人失业率提升,真是立一法即有一弊。」
《国语辞典》:阳光法案(阳光法案)  拼音:yáng guāng fǎ àn
对于某些易生金钱、权力等弊端的政治情事,提请立法机关作公开规范的法律案。如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行政程序法、政治献金法、利益团体游说法等。
《漢語大詞典》:杜弊清源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清 林则徐 《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於各口加倍严查,总期杜弊清源。”
《漢語大詞典》:积重难反(積重難反)
积习深久,不易改变。多指恶习或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頽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亦作“ 积重难返 ”、“ 积重不返 ”、“ 积重不反 ”。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十:“抑知其始,实由于假之以权,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无如积重难返,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 韩非 刑名之学;偏补阳者, 商鞅 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当 明 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这一点,却要推前 清 的官僚聪明,他们在 上海 立过制造局,想造比笔墨更紧要的器械--虽然为了‘积重难返’,终于也造不出什么东西来。”
《漢語大詞典》:极重难返(極重難返)
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此固其极重难返之势,始於 景定 ,讫於 洪武 ,而徵科之额,十倍於 绍熙 以前者也。” 郭沫若 《羽书集·武装民众之必要》:“‘九一八’事变以来……形成了目前‘共赴国难’的团结抗战,这实在是国家民族的最大喜事。然而有许多事体极重难返。”
《漢語大詞典》:边弊(邊弊)
边防方面的弊端。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八:“此二者深切边弊。”
分類:边防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