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下江  拼音:xià jiāng
1.顺江而下。《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2.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
3.专指江苏。因江苏省位于长江的下游,故称为「下江」。
《国语辞典》:嵇康  拼音:jī kāng
人名。(西元223~262)字叔夜,三国魏谯郡(今安徽省亳县)人。博学有奇才,不与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好老、庄之学,擅四言诗。与山涛、阮籍等人为友,世称「竹林七贤」。后为司马昭所害死。著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琴赋〉等。
《漢語大詞典》:化城
(1).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寳。诱以涅槃,救尔生老。” 唐 朱子奢 《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閲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
(2).指幻境。 元 张仲深 《送全上人》诗:“自知浮世一化城,愿结跏趺面墙坐。”
(3).指佛寺。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明 何景明 《贤隐寺次刘朝信》诗:“化城依宿处,自学此身閒。”
(4).指海市蜃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若九春三秋,天景清丽,必有素雾自岊起,须臾粉堞青甃,弥亘数里,楼臺轇葛,殊木异葩,数息中,雾气散漫,不復见矣,谓之化城。”
(5).古寺名。废址在今 安徽 当涂 。 唐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 化城 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王琦 注引《太平府志》:“古 化城寺 ,在府城内 向化桥 西 礼贤坊 , 吴大帝 时建,基址最广。”
《國語辭典》:天都  拼音:tiān dū
帝都。犹指天帝所居处。唐。王维〈终南山〉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國語辭典》:桐乡(桐鄉)  拼音:tóng xiāng
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地,汉时称为「桐乡」。
《国语辞典》:广德(广德)  拼音:guǎng dé
1.县名。位于安徽省与浙江省交界处,县境内以多山闻名。
2.唐朝代宗的年号(西元763~764)。
3.宽厚的德性。《老子》第四一章:「广德若不足。」
《國語辭典》:涂山(塗山)  拼音:tú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与荆山相对。中夹淮河。也称为「当涂山」。
《漢語大詞典》:陵阳(陵陽)
(1).即 陵阳子明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使五帝先导兮,反 太一 而从 陵阳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仙人 陵阳子明 也。”《文选·郭璞〈游仙诗〉之六》:“ 陵阳 挹丹溜, 容成 挥玉杯。” 李善 注:“列仙传曰:‘ 陵阳子明 者, 銍乡 人也,好钓鱼,於 涎溪 钓得白鱼,肠中有书,教 子明 服食之法。’”
(2).山名。在今 安徽 石台 北。一说在 宣州 城内。相传为 陵阳子明 得仙之地。《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山积 陵阳 阻,溪流 春穀 泉。” 李善 注引 沈约 宋书:“ 陵阳子明 得仙於 广阳县 山。”参见“ 陵阳山 ”。
(3).古曲名。文选·嵇康〈琴赋〉:“绍《陵阳》,度《巴人》。” 李善 注:“ 宋玉 《对问》曰:‘既而曰《陵阳》《白雪》,国中唱而和者弥寡。’” 吕向 注:“《陵阳》《巴人》,并曲名。”
《漢語大詞典》:陵阳山(陵陽山)
(1).相传为 陵阳子明 得仙之地。在今 安徽 宣州 城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又东逕 安吴县 ,号曰 安吴溪 。又东, 旋溪 水注之,水出 陵阳山 下。逕 陵阳县 西,为 旋溪 水。昔县人 陵阳子明 钓得白龙处,后三年,龙迎 子明 上 陵阳山 。山去地千餘丈。”参阅元和郡县志·宣州、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
(2).水银的别称。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凡方书所名药物,又或与常药物同而实非者,如河上姹女,非妇人也;陵阳子明,非男子也。” 王明 注:“陵阳子明,水银别称……石药尔雅云:水银一名子明,一名阳明子。”
《國語辭典》:梁山  拼音:liáng shān
山名:(1)在安徽省,长江流贯其间,分为东西两山。东梁山在当涂县西南,西梁山在和县北方,二山总称为「梁山」。也称为「天门山」。(2)在山东省寿张、郓城、东平三县境内。本名「良山」,梁孝王曾游猎于此,故称为「梁山」。相传为水浒英雄聚义处。(3)在山西省离石县东北,也称为「吕梁山」。(4)在陕西省合阳、韩城二县界。(5)在陕西省南郑县。也称为「梁州山」。(6)在陕西省乾县西北。(7)在四川省梁山县东北。也称为「高梁山」。(8)在福建省漳浦县南。
《國語辭典》:淮北  拼音:huái běi
泛指淮河以北,长江以南的地区。
《国语辞典》:曹操  拼音:cáo cāo
人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爵魏公,旋进爵魏王,加九锡。后卒于洛阳,子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漢語大詞典》:合肥
借指 清 代 李鸿章 。 李 为 安徽 合肥 人,故称。 严复 《原强》:“ 合肥 谓‘以 北洋 一隅之力御 倭 人全国之师’,非过语也。” 汪大燮 《致汪康年诒年书》:“十八, 杨 即以弹 芸阁 就正 合肥 。 合肥 将行有言,若辈与我过不去,我归,看他们尚做得成官否?”
《國語辭典》:乌江(烏江)  拼音:wū jiāng
河川名。源自贵州高原上的河流。其北源为赫章县西山区的六冲河,南源于威宁县东的三岔河,两源于黔西县南境会合,名鸭池河,蜿蜒东流,纳清水江后,始称为「乌江」,流至涪陵县东注入长江。全长九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积达八万五千八百平方公里。
《国语辞典》:淝水  拼音:féi shuǐ
河川名。源出安徽省合肥县西南紫蓬山,分二道,一支东南流入巢湖,一则西北流入淮河。也称为「肥河」、「肥水」。
《國語辭典》:琅邪  拼音:láng yé
郡名:(1)秦置,在今山东省诸城县。(2)南朝齐置,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也作「琅琊」、「琅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