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靡慝
亦作“ 靡忒 ”。 不变更。《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龙虽勿用,志亦靡忒。”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然而圣上犹孜孜靡忒,求天下之所以自悟。”
分類:变更
《漢語大詞典》:渝变(渝變)
变更,变化。文选·班固〈幽通赋〉“晧尔太素,曷渝色兮” 汉 班昭 注:“言人能篤信好学,守死善道,不渐染於流俗,是为白尔天质,何有渝变之色也!”《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復渝变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少卿 章岵 尝官於 蜀 ,持吴罗,潮綾至官,与川帛同染红。后还京师,经梅润, 吴 湖 之帛,色皆渝变,唯 蜀 者如旧。”
分類:变更班昭
《漢語大詞典》:革运(革運)
国运变更。 南朝 宋明帝 《天符颂》:“天符革运,世诞英皇。”隋书·苏威传:“时 高熲 与 威 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
《漢語大詞典》:改涂(改塗)
亦作“ 改途 ”。 改变路径。比喻变更方针、办法或态度。《穀梁传·文公二年》:“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识否泰於独见者,虽劫以锋鋭,犹不失正而改涂焉。”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七》:“两手拿着外国铜锤或木棍,把手脚左伸右伸的,大约于筋肉发达上,也该有点‘效验’。无如竟不见效验!那自然只好改途去练‘武松脱铐’那些把戏了。”
《國語辭典》:政变(政變)  拼音:zhèng biàn
进行推翻或改变现行体制的行动,称为「政变」。如:「军事政变」、「流血政变」。
《漢語大詞典》:革法
谓变更法制。《三国志·魏志·锺繇传》:“大 魏 受命,继踪 虞 夏 。 孝文 革法,不合古道。”
分類:变更法制
《漢語大詞典》:翻移
改移,变更。后汉书·杜林传:“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器成綵定,难可翻移。”
分類:变更
《漢語大詞典》:改夺(改奪)
变更,改动。晋书·荀勖传:“若於事不得不时有所转封,而不至分割土域、有所损夺者,可随宜节度……若造次改夺,恐不能不以为恨。”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 马卿 为《自叙传》具在其集中, 子长 因録斯篇,即为列传, 班氏 仍旧,曾无改夺。”
分類:变更改动
《漢語大詞典》:陶易
变易,变更。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至公侯之命,禀之自然,不可陶易。” 戴明扬 校注:“一切经音义注:‘陶,变也。’”
《漢語大詞典》:革响(革響)
谓变更声音。晋书·张天锡传:“桑葚甜甘,鴟鴞革响,乳酪养性,人无妬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九韶》革响,六乐改张,仪凤婉婉,击石鏘鏘。”
分類:变更声音
《漢語大詞典》:变隔(變隔)
变更,不同。《隋书·诚节传·刘子翊》:“且后人者为其父母朞,未有变隔以亲继,亲继既等,故知心丧不殊。”
分類:变更
《漢語大詞典》:辨反
转换,变更。辨,通“ 变 ”。《吕氏春秋·仲夏》“反舌无声” 汉 高诱 注:“反舌,伯舌也,能辨反其舌,变易其声,效百鸟之鸣,故谓之百舌。”
分類:转换变更
《國語辭典》:卖倒(賣倒)  拼音:mài dǎo
卖断。指物品卖出后,不再有赎回的机会。《红楼梦》第一九回:「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持,自然必不出来的了。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
《漢語大詞典》:迁却(遷却)
谓变更并推迟日期。宋书·礼志三:“今之郊饗,即行 夏 时,虽得迁却,谓宜犹必用辛也。”
《漢語大詞典》:易辙改弦(易轍改絃)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絃,以其材力聪明置之於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於西人也哉?”参见“ 改弦易辙 ”。
《國語辭典》:改弦易辙(改弦易轍)  拼音:gǎi xián yì chè
改换乐弦,更改车行道路。比喻改变制度、做法或态度。《封神演义》第八回:「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改弦易辙,以救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