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隍阱
城壕、陷坑。引申为危难。 章炳麟 《魏武帝颂》:“出车而 玁狁 襄,戎衣而 关 洛 定。登黎献乎衽席,拯旄倪乎隍阱。”
《漢語大詞典》:胡越同舟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 宋 苏轼 《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 胡 越 可使相救如左右手。”《“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双方务念兄弟急难之情,感胡越同舟之谊,屏除意气,宏济艰屯。”
《國語辭典》:济弱扶倾(濟弱扶傾)  拼音:jì ruò fú qīng
救济扶助弱小或遭到危难的人或国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但学生自想,生平虽无大德,济弱扶倾,矢志已久。」也作「济弱扶危」。
《國語辭典》:济困扶危(濟困扶危)  拼音:jì kùn fú wéi
救济困苦,帮助危难。《西游记》第四四回:「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红楼梦》第二五回:「你是最肯济困扶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两个不成?」
《漢語大詞典》:跋滞(跋滯)
谓排除危难。跋,通“ 拔 ”。 唐 白居易 《入回纥使下军将官吏夏侯仕戡等四十人授卿监宾客谘议卫佐同制》:“勅:某官 夏侯仕戡 等:前命 郑懽 之入 迴紇 也,尔等参护使车,用祗王命,悉心尽力,有恪恭跋滞之勤焉。”
分類:排除危难
《國語辭典》:束手待毙(束手待斃)  拼音:shù shǒu dài bì
把手绑起来等待死亡。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坐等败亡。《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封神演义》第九四回:「今天下诸侯会兵至此,眼见灭国,无人替天子出力,束手待毙而已!」也作「敛手待毙」。
《國語辭典》:开门揖盗(開門揖盜)  拼音:kāi mén yī dào
揖,请。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梁书。卷三九。羊侃传》:「吾荷国重恩,当禀承庙算,以扫大逆耳,不能妄受浮说,开门揖盗。」《南史。卷八。梁简文帝本纪。论曰》:「开门揖盗,弃好即雠。」
《國語辭典》:居安思危  拼音:jū ān sī wéi
处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明史。卷一九二。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也作「居安虑危」、「处安思危」。
《國語辭典》:救困扶危  拼音:jiù kùn fú wéi
解救扶持处于困厄危难中的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漢語大詞典》:救难解危(救難解危)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國語辭典》:见危授命(見危授命)  拼音:jiàn wéi shòu mìng
面临危难时,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晋。殷仲文 解尚书表:「至于愚臣,罪实深矣,进不能见危授命,亡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也作「见危致命」、「见危受命」。
《漢語大詞典》:解纷排难(解紛排難)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明 唐顺之 《都督沈紫江生墓碑记》:“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洞其阴事,坐獖其牙,是以土酋睦而惧。”参见“ 排难解纷 ”。
《國語辭典》:排难解纷(排難解紛)  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
语本《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指为人解围。《旧唐书。卷一七九。张浚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渔《意中缘》第二七出:「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也作「排患解纷」。
分類:邯郸
《國語辭典》:面不改容  拼音:miàn bù gǎi róng
不改变脸色。形容遇到危险时神态沉著镇定。《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也作「面不改色」。
《國語辭典》:临难铸兵(臨難鑄兵)  拼音:lín nàn zhù bīng
临到国家危难之际,才去制造兵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比喻事到临头才著手准备,却为时已晚,缓不济急。《梁书。卷一二。列传。韦睿》:「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临头铸兵,岂及马腹。」
《國語辭典》:临难不避(臨難不避)  拼音:lín nàn bù bì
到了危难的关头,能挺身面对不逃避。《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