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毁削
废弃;削除。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后汉书·樊宏传:“ 宏 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輒手自书写,毁削草本。” 唐 韦庆复 《凤翔鼓角楼记》:“毁削旧宇,坦平新途。”
分類:废弃削除
《漢語大詞典》:删掠
削除。 南唐 成彦雄 《杨柳枝》词之六:“緑杨移傍小亭栽,便拥浓烟拨不开。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
分類:削除
《漢語大詞典》:删刈
削除;铲除。 鲁迅 《野草·题辞》:“野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分類:削除铲除
《漢語大詞典》:祝除
谓削除。祝,通“ 斸 ”。 宋 曾巩 《兜率院记》:“祝除髮毛,禁弃冠环带裘,不抚耞耒机盎。”
分類:削除
《漢語大詞典》:刊剥
砍削;削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病根常在,未免灭於东而生於西,若欲刊剥洗荡於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
分類:砍削削除
《漢語大詞典》:剟除
削除。新唐书·宋申锡传:“帝恶宦官权宠震主,再致宫禁之变,而 王守澄 典禁兵,偃蹇放肆,欲剟除本根。”
分類:削除
《漢語大詞典》:雕除(鵰除)
彫除;削除。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四川一:“﹝ 杨一桂 ﹞条陈十款,一曰鵰除恶寨。”
分類:削除
《國語辭典》:亡命  拼音:wáng mìng
1.改变姓名而逃亡。泛指流亡、逃亡。《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张敞亡命,坐致朱轩。」
2.逃亡的人。《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
3.作奸犯科,不顾性命的人。《新唐书。卷一一六。王及善传》:「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员逆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國語辭典》:不刊  拼音:bù kān
不可刊削。指无可改易、不可磨灭。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盖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國語辭典》:削迹(削跡)  拼音:xuè jī
隐藏起来,消声匿迹。《庄子。渔父》:「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列子。杨朱》:「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漢語大詞典》:批鳞(批鱗)
(1).谓敢于直言犯上。陈书·后主纪:“若逢廷折,无惮批鳞。”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审平反纪略:“ 曹御史 狂戇批鳞,不识忌讳,囚繫十载。” 清 邵长蘅 《题冀渭公所藏杨忠愍梅花诗卷》诗:“溅血九原仍化碧,批鳞一疏独留丹。” 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足下而诚欲行革命也,诚欲行革命以救 中国 也,则批鳞逆耳之言,毋亦有一顾之价值耶!”参见“ 批逆鳞 ”。
(2).削除鱼鳞。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快与我抹下浅盆,磨下刀刃,你看我雪片也似批鳞。”
《國語辭典》:批逆鳞(批逆鱗)  拼音:pī nì lín
逆鳞,指龙喉下倒生的鳞片。批逆鳞引申为直言诤谏。参见「婴鳞」条。《战国策。燕策三》:「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國語辭典》:刳剔  拼音:kū tī
剖解。《书经。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妇。」
《漢語大詞典》:黜削
罢免,削除。多指地位、官职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谢幼舆 贜贿黜削,违弃其餘鱼之旨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苟非兹赋之讚咏,奚救当时之黜削?” 清 龙启瑞 《春秋王不称天辨》:“夫因天下之无王,而託王以行法,己又黜削之,而自干夫无王之罪。”
《漢語大詞典》:郢质(郢質)
郢 地有 匠石 者,能用斧头削除人鼻端的白粉而不伤其鼻。 宋元君 听说后,召 匠石 试之。 匠石 说:“臣则尝能斵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参阅庄子·徐无鬼。后因以“郢质”喻指契合无间的知音。晋书·嵇康传:“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 郢 质。”亦作“ 郢中质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大雅》思 文王 ,《颂》声久崩沦,安得 郢 中质,一挥成风斤!” 王琦 注引 萧士贇 曰:“ 太白 尝论诗曰:‘将復古道,非我而谁?’《雅》《颂》之作, 太白 自负者如此。然安得《雅》《颂》之人识之,使 郢中 之质能当 匠石 之运斤耶!”
《漢語大詞典》:登下
(1).登记与削除。犹增减。周礼·夏官·司士:“掌羣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由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岁登下其死生。” 郑玄 注:“登,上也;版,今户籍也;下,犹去也。每岁更著生去死。” 孙诒让 正义:“此登下犹言增减。”
(2).上下;升降。周礼·考工记序:“六尺有六寸之轮,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明 徐昭庆 《考工记通》:“登下,谓登车下车也。人长八尺,軫轐得人之半,故升降以此为节,而得其宜也。”
(3).犹丰歉。逸周书·大聚:“立祭祀与岁穀登下厚薄,此为德教。” 孔晁 注:“登下,随穀丰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