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削除  拼音:xuè chú
删除。《三国志。卷六三。吴书。吴范传》:「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五。点繁》:「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辄具列于斯,藉为鉴戒者尔。」
《國語辭典》:剪拂  拼音:jiǎn fú
1.洗涤拂拭。《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至于顾盼增其倍价,剪拂使其长鸣。」
2.旧时江湖称下拜行礼为「剪拂」。《水浒传》第五回:「原来强人下拜,不说此二字,为军中不利,只唤做剪拂。此乃吉利的字样。」也作「剪拂」。
《國語辭典》:剪拂(翦拂)  拼音:jiǎn fú
旧时江湖称下拜为「剪拂」。《通俗编。识馀》引《江湖切要》:「拜曰剪拂」。也作「剪拂」。
《漢語大詞典》:刊削
削除。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未见好德,愚窃惑焉。即命刊削,投杖不暇。”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其 废帝 时昏制谬封,并皆刊削。” 章炳麟 《与邓实书》:“谓宜刊削鄙文,无令猥厕大衍之数,虚一不用,亦何伤於蓍卦哉!”
分類:削除
《國語辭典》:剪落(翦落)  拼音:jiǎn luò
1.削发为僧尼。《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顾欢传》:「然则道教执本以领末,佛教救末以存本。请问所异,归在何许?若以剪落为异,则胥靡剪落矣。」
2.削除、消灭。《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将剪落支党。」
《國語辭典》:刬削(剗削)  拼音:chǎn xuè
1.铲除、除去。《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九。太宗贞观五年》:「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刬削,加土为坟,掩蔽枯朽,勿令暴露。」
2.删除、废掉。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劄子〉:「右臣窃见元祐以来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刬削,而天下卒无一人以为非者。」
3.讥笑、讪笑。明。龙子犹《杀狗记》第二四出:「今日上坟,叵耐王老将一幅画儿为由,当面被他刬削一场。」
《國語辭典》:剔除  拼音:tī chú
经过挑选后,除去不合适的。《南史。卷五。齐明帝本纪》:「三月壬午,诏车府乘舆有金银校饰者,皆剔除之。」《明史。卷二九一。忠义传。乔若雯传》:「出为衮州知府,剔除积弊,豪猾敛手。」
《漢語大詞典》:贬削(貶削)
指古代对官吏的职务、称号等降级或削除。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今日为宰相,明日有贬削为匹夫者。” 清 龚鼎孳 《岁暮行》:“有司纍纍罪贬削,緡钱难铸山非铜。”
《漢語大詞典》:刊除
削除。南史·周弘正传:“学中有 宋 元凶 讲孝经碑,歷代不改, 弘正 始到官,即表刊除。”
分類:削除
《國語辭典》:剽剥(剽剝)  拼音:piào bō
剽,攻击。剽剥指用语言、文字互相攻击。《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漢語大詞典》:刊剟
删削;削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删取其要” 司马贞 索隐引 唐 颜师古 云:“删要,非谓削除其词,而説者谓此赋已经史家刊剟,失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下·元澹:“ 魏光乘 请用 魏徵 《类礼》列於经,帝命 行冲 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 范行恭 、四门助教 施敬本 采穫刊剟为五十篇,上於官。” 清 王懋竑 《书座右二章》诗:“我心似寒灰,百念俱刊剟。”
分類:删削削除
《漢語大詞典》:锄削(鋤削)
犹削除。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
分類:削除
《漢語大詞典》:删夷
(1).削除;剪除。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2).犹删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列入目录的经典,算是经过审定,取得合法地位。目录删夷,即被视为伪经私本,不得入藏。”
《漢語大詞典》:削落
犹削除。 前蜀 杜光庭 《刁子赵太尉阳平化醮词》:“臣某削落灾危,蠲销罪咎,六亲蒙福,九祖生天。”
分類:削除
《漢語大詞典》:削免
削除。后汉书·赵典传:“且 高祖 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土,以荐旧典。”
分類:削除
《漢語大詞典》:锼剔(鎪剔)
削除;剔除。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知病所在,鎪剔根柢,不惮改为,则虽已衰復兴,垂败復成,终必得其所愿而后已。”参见“ 搜剔 ”。
分類:削除剔除
《國語辭典》:搜剔  拼音:sōu tī
搜索挑剔。唐。杜牧〈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绍功嗣德,搜剔幽昧。」《红楼梦》第五六回:「我们这里搜剔不遗,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