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敢言
(1).敢于进直言。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书·郝处俊传:“ 处俊 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
(2).冒昧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漢語大詞典》:当风(當風)
(1).正对着风。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当风卧湿,而谢罪於灵祇;饮食失节,而委祸於鬼魅。” 唐 陆龟蒙 《春思》诗之二:“ 江 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緑旆当风悬。” 田汉 《洪水》第一幕:“天气一天天凉了,这儿又当风,你们怎么受得了呢。”
(2).挡得住风。喻敢于迎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贼徒每怎敢反国家!怕更有当风的快出马。” 凌景埏 校注:“当风的,挡得住风的,敢於出头交锋的。”
《漢語大詞典》:批鳞(批鱗)
(1).谓敢于直言犯上。陈书·后主纪:“若逢廷折,无惮批鳞。”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审平反纪略:“ 曹御史 狂戇批鳞,不识忌讳,囚繫十载。” 清 邵长蘅 《题冀渭公所藏杨忠愍梅花诗卷》诗:“溅血九原仍化碧,批鳞一疏独留丹。” 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足下而诚欲行革命也,诚欲行革命以救 中国 也,则批鳞逆耳之言,毋亦有一顾之价值耶!”参见“ 批逆鳞 ”。
(2).削除鱼鳞。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快与我抹下浅盆,磨下刀刃,你看我雪片也似批鳞。”
《漢語大詞典》:批逆鳞(批逆鱗)
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语本战国策·燕策三:“ 秦 地遍天下,威胁 韩 、 魏 、 赵 氏,则 易水 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説也。”参见“ 婴鳞 ”。
《漢語大詞典》:犯颜(犯顔)
(1).旧谓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諫,臣不如 东郭牙 ,请立以为諫臣。”旧唐书·魏徵传:“ 徵 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諫,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今日 公瑾 怒责 公覆 ,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2).犹翻脸。《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夫妻二人语去言来,犯颜嘶嚷。”《封神演义》第十四回:“从今父子再不许犯颜。”
《漢語大詞典》:碎首
碎裂头颅。常用以形容敢于死谏的精神或行为。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儒书言 禽息 荐 百里奚 , 繆公 未听,出,当门仆头碎首而死, 繆公 痛之,乃用 百里奚 。”汉书·杜邺传:“臣闻 禽息 忧国,碎首不恨; 卞和 献寳,刖足愿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臣每读前史,见开説纳忠之士,乃有泣血碎首,牵裾断鞅者。”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请除君侧,少答鸿私,碎首玉阶,庶明臣节。”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又言有君如此,碎首以之。”
《漢語大詞典》:担当(擔當)
(1).承担并负责任。朱子语类卷八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 明 唐顺之 《与俞总兵虚江书》:“若夫为国家出气力,担当大任,有 虚江 辈在,山人可以安枕矣。”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贤弟好去为官,家下一应事体为姊的担当,不劳远念!”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每一个有点知识的人都应当挺起胸来,担当这个重任。”
(2).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 清 李渔 《比目鱼·伪隐》:“不用諮谋,方见才能,好担当,好担当,怪不得人人敬。”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叫一个人知道。” 茅盾 《动摇》二:“ 陆慕游 曾在 胡国光 前极力夸饰 朱民生 是一个好心热肠有担当的人物。”
(3).所承担的责任。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 郭应酉 居安 《声声慢》:‘许大担当,人间佛力 须弥 。’”
(4).承受。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书》:“ 孟子 终日言仁义,而与 公孙丑 论一段勇如此之详,又自发为浩然之气,盖担当开廓不去,则亦何有於仁义哉!”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六:“及观 孟子 ‘堂高’、‘侍妾’、‘般乐’之言,则知必有所为而发,亦可以见 孟子 英迈之稟。人若无此等资稟,於道终无担当也。”
《漢語大詞典》:敢于
谓有决心、有胆量去做某事。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谣言世家》:“当时实在并无敢于杀人的风气,也没有乐于杀人的人们。”
《漢語大詞典》:郑履(鄭履)
汉书·郑崇传:“ 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南朝 梁 何逊 《早朝车中听望》诗:“ 蘧 车响北闕, 郑 履入南宫。” 唐 许浑 《宴饯李员外诗》:“ 膺 舟出镇虚 陈 榻, 郑 履还京下 隗 臺。” 宋 李刘 《满庭芳·上程宪卓》词:“ 郑 履声传, 倪 经业绍,半千贤运重开。”
《漢語大詞典》:执咎(執咎)
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郑玄 笺:“谋事者众,訩訩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言小人争知而让过。”后以“执咎”称敢于建言,不怕任过。 唐 白居易 《使百职修皇纲振策》:“故朝寡敢言之士,庭鲜执咎之臣,自国及家,寖而成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六年:“ 希尹 自太祖举兵,常在行阵,所至有功……及为相,有大政,皆身先执咎,时人称之。”
《漢語大詞典》:刚折(剛折)
谓刚直不阿,敢于当面指摘人的过失。荀子·臣道:“撟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 杨倞 注:“刚折,刚直面折也。”《孔子家语·三恕》:“刚折者不终,径易者则数伤。”
《漢語大詞典》:闯将(闖將)
(1). 明 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 等初起兵时的称号。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乃与兄子 过 往从 迎祥 ( 高迎祥 ),与 献忠 ( 张献忠 )等合,号‘闯将’,未有名。”
(2).勇往直前,敢于开创的人。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巴金 《我的希望》:“闯将是不能缺少的,要是没有人敢于一马当先飞奔向前,大家都看风色、看行情,袖手旁观,那么就绝不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局面。”
《漢語大詞典》:鸣阳凤(鳴陽鳳)
比喻敢于伸张正义的贤才。 宋 刘克庄 《和兴化赵令君良侍》之二:“扶电骏翻成跛鱉,鸣阳凤化作寒蝉。”参见“ 鸣凤朝阳 ”。
《漢語大詞典》:鸣凤朝阳(鳴鳳朝陽)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於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宋 范成大 《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诗:“鸣凤朝阳尺五天,匆匆忽过白鸥边。”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自 褚遂良 、 韩瑗 之死,中外以言为讳,几二十年。及 善感 始諫,天下皆喜,谓之鸣凤朝阳。”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钱南园:“乃陈奏 山东 巡抚 国泰 诸贪婪不法,及国帑亏空事。上震怒,命 刘石庵 相公往彼审讯。尽得其实。乃置 泰 於法,立迁公官为通政副使,时谓之鸣凤朝阳。”
分類:明君贤臣
《漢語大詞典》:敢勇
(1).果敢英勇。周书·田弘传:“﹝ 田弘 ﹞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畧。”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论敢勇可学谁也?”《天雨花》第八回:“小的有个女壻,姓 张 名 差 ,为人刚气,遇事敢勇。”
(2).指敢于决死的人。周书·贺拔胜传:“﹝ 太祖 ﹞乃募敢勇三千人,配 胜 以犯其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 韩琦 ﹞又募敢勇凡万八千人,使 福 将以击贼。”
《漢語大詞典》:敢死士
敢于决死的人。后汉书·坚鐔传:“ 鐔 乃引军赴 宛 ,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北史·李贤传:“ 贤 率敢死士一战败之。”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 楼兰 今不还。”
分類:敢于决死
《漢語大詞典》:敢断(敢斷)
果敢决断;敢于裁决。尉缭子·十二陵:“除害在於敢断。”孔丛子·儒服:“有不忍之心,其於敢断,必不足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出当藩方,则有事敢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