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虎克党(虎克党)  拼音:hǔ kè dǎng
菲律宾的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进攻菲律宾,菲律宾共产党于西元1942年组织抗日人民军(The People’s Anti-Japanese Army),也称为「虎克党」(Hukbalahap,the Huks),组织游击队抵抗日军。战后虎克党持续活跃于菲国中部和南部,并发动农民暴动,目的在推翻菲国的民主政府。在1954年被总统麦格塞塞(Ramon Magsaysay)击败之后,于1969年重整为新人民军,直到1970年代才逐渐停止活动。
《国语辞典》:胡志明  拼音:hú zhì míng
Ho Chi Minh
人名。原名阮必成(西元1890~1969)。为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人民军的创立者。西元1930年他于香港创建越南共产党。二次大战期间曾化名为胡志明。1945年在河内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越南被分割成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与越南共和国(南越)。1959年,胡志明领导越南人民军,进行反美游击战。1964年,胡志明挥军南下,引发越战。1969年去世。1975年,越南人民军统一越南,西贡市为纪念胡志明改名为胡志明市。
《国语辞典》:翻身户(翻身户)  拼音:fān shēn hù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过程中,实施土地改革,严厉打击地主与富农阶级,而原本受压迫和剥削的贫农和工人阶级,因获得「解放」而被视为翻身,他们的家庭则称作翻身户。
《国语辞典》:走资派(走资派)  拼音:zǒu zī pài
共产党内部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派。
《国语辞典》:赤色国际(赤色国际)  拼音:chì sè guó jì
西元1920年由苏俄共产党成立的共产国际工会组织,主要由苏俄、英国、义大利、法国、保加利亚等国代表所组成。为了与当时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已成立的国际工会组织「黄色国际」分道扬镳与对抗,此以共产革命为目标的工会组织则自称「赤色国际」(Red international of Labour Unions,又称为Profintern)。赤色国际对当时的中国与亚洲共产党的影响甚钜。1937年解散。也称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国语辞典》:赤色中国(赤色中国)  拼音:chì sè zhōng guó
共产党的标志多用赤色,且以各种斗争、清算为屠杀迫害的手段,故称共产党占据下的中国大陆为「赤色中国」。
《國語辭典》:复音词(複音詞)  拼音:fù yīn c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如葡萄、服务等。
《漢語大詞典》:干部四化
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培养、选拔干部的标准。革命化就是要求干部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年轻化就是要求干部队伍年富力强,保持不断开拓创新的旺盛活力;知识化就是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担负领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专业化就是要求干部掌握本行业的专门知识,具备业务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在“四化”中,革命化是基本前提。
《漢語大詞典》:共同纲领(共同綱領)
(1).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2).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当时名称不统一,有称共产党、共产党支部、共产党小组等,后统称共产主义小组。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青年团(共産主義青年團)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有力助手。它团结和教育青年一代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简称共青团。
《漢語大詞典》:工农红军(工農紅軍)
即中国工农红军,亦简称红军。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是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漢語大詞典》: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30日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根据中央的精神,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确立了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漢語大詞典》:耕三余一(耕三餘一)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2).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 《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 《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漢語大詞典》:革命党(革命黨)
(1).从事推翻旧政权的政党。国内专指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后来的共产党。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 沈从文 《泥涂》:“他同谁都说他是一个上士,是个军籍中人,现在命运不好,被革命党把他地位革掉了。”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
(2).指参加革命政党的人。 许地山 《女儿心》一:“一个正要到任的将军又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被革命党炸死。” 巴金 《利娜》:“我这时候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革命党,就是大家所谓的‘虚无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