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佑 → 祐佑”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仓神(仓神)  拼音:cāng shén
中国民间行神之一。保佑粮仓安全完好的神祇。大多为粮仓官兵和粮商米贩所供奉。民间大多以韩信、萧何为仓神。
《国语辞典》:床公床婆  拼音:chuáng gōng chuáng pó
台湾民俗中的床神,为保佑幼儿平安长大的神祇。也称为「床公床母」。
《國語辭典》:吉人天相  拼音:jí rén tiān xiàng
吉善的人自有上天的帮助。《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自古吉人天相,眼下凶星退度,自然贵体无事。」《精忠岳传》第三八回:「一体之事,何劳嘱咐!但愿吉人天相。恕不远送了!」
《漢語大詞典》:寄名符
(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红楼梦第七四回:“那 王善保 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拣了一番,因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宝玉 往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参见“ 寄名 ”。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李栋 王云高 《彩云归》二:“当 黄维芝 把寄名符递到病人眼前,病人拚了最后的力气,把它用力抓在手里,抛出了最后的两颗浑浊的泪珠之后,眼神就慢慢暗淡了。”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漢語大詞典》:还香愿(還香願)
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许下的烧香心愿。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三折:“这老人家好苦恼也,既是还香愿的,我也做些好事。”《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 答道:‘恰纔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还香愿。’”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唬死了 许仙 ,寻草还阳,救活了儿夫,这才许下 金山寺 里还香愿。”亦作“ 还香了愿 ”。红楼梦第二六回:“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香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
《漢語大詞典》:还口愿(還口願)
求神保佑的人向神口头致谢。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我则见不断头客旅经商,还口愿百二十行。”
《國語辭典》:昊天不吊(昊天不弔)  拼音:hào tiān bù diào
语本《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苍天不怜悯保佑。《陈书。卷三。世祖本纪》:「昊天不吊,上玄降祸。」汉。蔡邕〈济北相崔君夫人诔〉:「昊天不吊,降此残殃。」后以昊天不吊为哀悼死者之辞。
《國語辭典》:不吊(不弔)  拼音:bù diào
1.不善、不淑。《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汉。郑玄。笺:「吊,至也,至犹善也。」
2.不哭吊或不表示哀怜抚慰。《礼记。檀弓上》:「死而不吊者,畏、厌、溺。」《石点头。卷一一。江都市孝妇屠身》:「生也有涯,盍终于天命?死而不吊,重弃于人伦。」
3.不幸。《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唐。张说〈祭石岭战亡兵士文〉:「何如不吊,罹此寇虏。」
分類:吊丧
《漢語大詞典》:顺溜纸(順溜紙)
指祈求神鬼保佑顺利而烧的纸钱。《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便叫庄客拣两头肥水牛来杀了,庄内自有造下的好酒,先烧了一陌顺溜纸,便叫庄客去请这当村里三四百 史 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坐下。”
《國語辭典》:烧高香(燒高香)  拼音:shāo gāo xiāng
在神佛前烧香,以感谢护祐恩泽。比喻十分感谢,然多含有讽刺意味。如:「他不惹麻烦,我就烧高香了!还指望他孝敬我!」
《國語辭典》:烧利市(燒利市)  拼音:shāo lì shì
一种民间习俗。商店在开始营业时,烧纸钱祭神明,期能获得福祐,称为「烧利市」。后称遇吉庆等事的焚烧祭拜。《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明日烧个利市,把来做贩油的本钱。」《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若得他回心转意,大大的烧个利市。」
《漢語大詞典》:侥灵
祈求神灵(保佑)。
《國語辭典》:临时抱佛脚(臨時抱佛腳)  拼音: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赶紧设法补救。参见「抱佛脚」条。《镜花缘》第一六回:「不瞒二位大贤说,这叫作『临时抱佛脚』,也是我们读书人通病,何况他们孤陋寡闻的幼女哩!」
分類:年老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