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过不父(一過不父)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一过多矣,何信於谗?” 杜预 注:“一过,纳 建 妻。”此谓 楚王 纳 太子建 妻,过错已很严重。后因用为典实,以“一过不父”指君父有过,失于父道。 宋 杨万里 《浯溪赋》:“观其一过不父,日杀三庶,其人纪有不斁矣夫。”按,此指 唐玄宗 纳媳为妃事。
《漢語大詞典》:小凶
(1).谓危败而未至死灭之象。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 韦昭 注:“小凶,谓危败;大凶,谓死灭。”参见“ 大凶 ”。
(2).指不甚严重的灾荒。管子·八观:“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参见“ 大凶 ”。
《國語辭典》:大凶  拼音:dà xiōng
1.主凶,最恶的人。唐。陈鸿《长恨传》:「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
2.大荒年。《周礼。春官。大司乐》:「大礼,大凶。」清。庄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分類:大凶凶祸
《國語辭典》:心腹之疾  拼音:xīn fù zhī jí
致命的祸患或隐藏在内部的危害。《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晋书。卷一二四。慕容盛载记》:「兼内有萧墙之难,不宜养心腹之疾。」也作「腹心之疾」。
《國語辭典》:心腹重患  拼音:xīn fù zhòng huàn
极重大的祸害或隐忧。《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也作「心腹大患」。
《国语辞典》:事关重大(事关重大)  拼音:shì guān zhòng dà
事情严重,牵连甚广。《文明小史》第四回:「地保一听,事关重大,立刻齐集了二三十人,各执锄头钉耙,从屋后兜到前面。」
《国语辞典》:水浆不入(水浆不入)  拼音:shuǐ jiāng bù rù
汁液不入口。形容病情严重。北周。庾信〈周故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公顿伏苫寝,水浆不入,虽王人劝夺,疮钜愈增。」
《国语辞典》:轻事重报(轻事重报)  拼音:qīng shì zhòng bào
将程度轻微的小事誇大成严重的大事来呈报。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过来,我看去,这厮轻事重报。」
《国语辞典》:轻灾浮难(轻灾浮难)  拼音:qīng zāi fú nàn
轻微、不严重的灾难。《孤本元明杂剧。降桑椹。第二折》:「你这病是轻灾浮难,不必忧心。」
《国语辞典》:厥疾勿瘳  拼音:jué jí wù chōu
病得很严重而不得痊瘉。《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厥疾勿瘳,言其病笃。」
分类:严重痊瘉
《国语辞典》:祸乱滔天(祸乱滔天)  拼音:huò luàn tāo tiān
形容祸害极为严重。《晋书。卷四。惠帝纪》:「朕以不德,纂承鸿绪,于兹十有五载。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圮绝。」
分类:祸害严重
《国语辞典》:回天乏术(回天乏术)  拼音:huí tiān fá shù
比喻无法挽救严重的情势或病情。如:「这家企业亏损累累,已经回天乏术了!」「当医生赶到时,病患已回天乏术,无法救治了。」
《国语辞典》:紧急状态(紧急状态)  拼音:jǐn jí zhuàng tài
严重急迫的情况。常用于国家或社会秩序处于战争、暴动等危险状况时。
《国语辞典》:败血性休克(败血性休克)  拼音:bài xiě xìng xiū kè
病名。血液遭到细菌严重感染导致循环失调,血流分布不均的疾病。由于血压降低而致使组织缺氧,产生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引起发烧、昏迷、甚至死亡。
《国语辞典》:不是玩儿的(不是玩儿的)  拼音:bù shì wán ér de
不是开玩笑的。指事态严重,不可轻忽。如:「到郊外烤肉,要记得熄灭火源,如不小心酿成火灾,不是玩儿的!」
《国语辞典》:顾不的死活(顾不的死活)  拼音:gù bù de sǐ huó
不能顾及事情的严重性。《红楼梦》第三二回:「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