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险阻(險阻)  拼音:xiǎn zǔ
1.地势艰险阻塞,崎岖难行。《战国策。魏策一》:「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薛仁贵征辽事略》:「过此山别无险阻,散漫平坦,直到平壤城。」
2.比喻遭受的困难挫折。《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朕起自寒微,艰难险阻,身备尝之。」
《国语辞典》:险阻艰难(险阻艰难)  拼音:xiǎn zǔ jiān nán
比喻遭受的艰险困难。《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老残游记》第七回:「先生阅历最多,所谓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也作「艰难险阻」。
《國語辭典》:艰难险阻(艱難險阻)  拼音:jiān nán xiǎn zǔ
比喻遭受的艰险困难。《周书。卷一七。梁禦等传。史臣曰》:「梁禦等负将率之材,蕴骁锐之气,遭逢丧乱,驰骛干戈,艰难险阻备尝,而功名未立。」也作「险阻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