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名标雁塔(名标雁塔)  拼音:míng biāo yàn tǎ
位于陕西长安慈恩寺的雁塔。唐代玄奘所立。唐代士子会试中进士后,多向塔上题名,后世乃作为中试的颂语。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全不问身跳龙门,名标雁塔。」
《国语辞典》:江云渭树(江云渭树)  拼音:jiāng yún wèi shù
江,江东。渭,长安。江云渭树语本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比喻深厚的离别情谊。《群音类选。卷四。清腔类。念奴娇。几回闷倚阑干望词》:「依然还绝千山万水天一方,使我江云渭树空仰怀。」
《国语辞典》:澎湖天后宫(澎湖天后宫)  拼音:péng hú tiān hòu gōng
位于澎湖马公市长安里。创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或明朝初年,是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原名娘妈宫。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派靖海将军施琅攻打台湾,击败郑克塽军队于澎湖,传说此役妈祖曾显灵助战,因而得胜,所以翌年将宋以来的妈祖天妃封号晋封为天后,庙名也改称为「天后宫」。建筑特色包含一面具有防风及避邪作用的照壁、屋顶为绿色琉璃瓦、柱子没有雕上龙纹、大殿前的门扇雕工精美细致。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大秦景教碑  拼音:dà qín jǐng jiào bēi
唐德宗时,景教徒在长安所立的碑。全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为骈体文,并有数行叙利亚文,记当时景教在中国流传的情形和其教义。为教士景净撰,吕秀岩所书。此碑久埋土中,明末始于西安出土。为研究景教在中国的传布,和古代中西交流的珍贵资料。
《国语辞典》:张敞画眉(张敞画眉)  拼音:zhāng chǎng huà méi
汉人张敞为妻子画眉,整个长安城内都知道他为妻子画眉画得妩媚动人。典出《汉书。卷七六。张敞传》。比喻夫妻恩爱情深。《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假如张敞画眉,相如病渴,虽为儒者所讥,然夫妇之情,人伦之本,此谓之正色。」也作「画眉张敞」。
《国语辞典》:郑驿留宾(郑驿留宾)  拼音:zhèng yì liú bīn
汉人郑当时在休沐例假日时,常准备驿马在长安郊外各路口夜以继日的接待宾客,还常常担心招待不周的故事。典出《汉书。卷五○。郑当时传》。后形容好客。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山阳无俗物,郑驿正留宾。」
《国语辞典》:广通渠(广通渠)  拼音:guǎng tōng qú
运河名。隋文帝杨坚所下令开凿,从大兴城(今陕西长安)向东到潼关,连接黄河,目的在便利关东的漕运。为隋朝所开的五条运河中,唯一为东西走向的运河。
《國語辭典》:走马章台(走馬章臺)  拼音:zǒu mǎ zhāng tái
章台,汉时长安章台下街名,为歌楼酒馆所在地。走马章台指骑马经过章台。语出《汉书。卷七六。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后比喻涉足于风月场所。元。刘庭信〈新水令。将一块望夫石雾锁云霾〉曲:「想俺那多才,柳陌花街,莫不是谢馆秦楼,多应在走马章台。」
《国语辞典》:鱼玄机(鱼玄机)  拼音:yú xuán jī
人名。(西元844?~871?)字幼微,一字蕙兰,唐长安女子。喜读书,有才思,补阙李亿纳为妾,及爱衰,遁为女冠于咸宜观,后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戮。著有《诗集》一卷。
《国语辞典》:盩厔县(盩厔县)  拼音:zhōu zhì xiàn
县名。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留业河与渭水的合流处。汉武帝时始置,故城在今陕西省盩厔县东,属右扶风。因此地山水曲折而得名。今大陆地区改为周至县。
《国语辞典》:蔡邕倒屣  拼音:cài yōng dào xǐ
汉时蔡邕遇见迁徙到长安的王粲,以为奇才。当时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宾客盈门,一日听见王粲来到门口,来不及穿好鞋,急忙出迎。典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
《国语辞典》:卢棱伽(卢棱伽)  拼音:lú léng qié
人名。唐朝画家,长安人(今陕西西安),生卒年不详。师事吴道子,画风细致而精致,物象全备。擅做佛像、经变,曾画过许多壁画,如成都大圣慈寺的行道高僧及长安庄严寺的三门,因而受到吴道子赞赏。也作「卢楞伽」。
《国语辞典》:平康坊  拼音:píng kāng fāng
唐代长安妓女所居住的地方。后用来比喻妓院。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开元风流薮泽》:「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也称为「平康」、「平康里」、「平康巷」。
《漢語大詞典》:逢入京使
诗篇名。唐代岑参作。写于公元749年作者离长安赴西域途中。全文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出了远行者的复杂心理,语言自然而含蓄动人。
《漢語大詞典》: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唐代碑刻。公元752年镌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颜真卿正书。书法工整、秀媚,是颜真卿早期书法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