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分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分类词汇(续上)
祷献
赐献
嫔物
黍豚
进奉门户
进可替否
《漢語大詞典》:祷献(禱獻)
谓向神求福而进献祭品。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祥异》:“丙寅十月朔,城隍庙火。先是, 松江 民俗每重祷献,而于城隍庙尤甚。”
《漢語大詞典》:赐献(賜獻)
赐予与进献。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餼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分類:赐予进献
《漢語大詞典》:嫔物(嬪物)
诸侯进献供王接待宾客用的贡物。指妇女所生产的丝麻等制品。周礼·秋官·大行人:“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嬪物,妇人所为物也。’……嬪物,丝枲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嬪亦当读为宾……宾物,宾客之事所用之物也。”参见“ 嬪贡 ”。
《漢語大詞典》:嫔贡(嬪貢)
供王接待宾客用的贡物,指皮帛丝麻之属。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嬪贡。” 郑玄 注:“嬪,故书作宾……谓嬪贡丝枲。”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祀与宾相对为文,其为宾客之事明甚……祀贡以供王祭祀之事,宾贡以供王宾客之事,非谓诸侯来宾而贡之,因谓之宾贡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宾本字也,嬪借字也,读当如其本字,不当依借字为解。”
《漢語大詞典》:黍豚
黍子和小猪。古代庶人秋天行荐礼时所进献的祭品。语本《礼记·王制》:“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鴈。” 汉 刘向 说苑·修文:“秋荐黍豚,冬荐稻鴈。”
《漢語大詞典》:进奉门户(進奉門户)
献纳费。进献时经由门户所需的费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进奉门户者,言进奉所经由门户,皆有费用,如 汉灵帝 时所谓导行费也。”
《國語辭典》:进可替否(進可替否)  拼音:jìn kě tì pǐ
进用好的替换不好的。《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也作「进可替不」。
《國語辭典》:献可替否(獻可替否)  拼音:xiàn kě tì fǒu
臣子建议可以施行的方案,废止不可行的。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泛指臣子向君王劝善规过,建议兴革。《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也作「献替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