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躯体(軀體)  拼音:qū tǐ
身体。《后汉书。卷五十一。陈龟传》:「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分类字锦》:躯体金色(躯体金色)
贤愚经时有师子名曰坚誓躯体金色食果啖草不害群生
分类:师子
《國語辭典》:肢体(肢體)  拼音:zhī tǐ
身体四肢。《淮南子。天文》:「孔窍肢体,皆通于天。」《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
分類:肢体躯体
《國語辭典》:皮囊  拼音:pí náng
1.皮制的袋子。
2.比喻人的躯体。元。邓玉宾〈叨叨令。想这堆金积玉平生害〉曲:「一个空皮囊包裹著千重气,一个乾骷髅顶戴著十分罪。」《红楼梦》第五六回:「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也称为「皮郛」、「皮袋」、「臭皮囊」。
《漢語大詞典》:天藏
(1).天然之府藏。指盐。魏书·食货志:“盐池天藏,资育羣生。”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天藏》:“ 北魏 元雍 奏云:‘盐池,天藏也。’ 宋 人四六‘私盐私茶’以‘天藏月团’为对,本此。”
(2).谓皇家之府藏。南齐书·张敬儿传:“谓其大收宫女,劫夺天藏。”
(3).佛教菩萨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近佛画中有天藏菩萨、地藏菩萨。”
(4).指人的躯体。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漢語大詞典》:宅舍
(1).住宅;宅子。《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姜伯约 据上将之重,处羣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餘。”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怜才得性命逃,速速的离宅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緇徒厉鬼,何以据人家宅舍。”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我们已经在异乡度过了一些悠长又简单的岁月,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别的宅舍和少女的记忆了。”
(2).借指人的躯体。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餘杭 人 陆彦 ,夏月死,十餘日见王,云:‘命未尽,放归。’左右曰:‘宅舍亡坏不堪。’时 沧州 人 李谈 新来,其人合死。王曰:‘取 谈 宅舍与之。’” 清 无名氏 《秋灯录·王学贡》:“我阳寿未终,幸邀冥王慈命,復来人间,惜汝姊心伤失怙,悲慟而亡,今假其宅舍,以托餘年。”
《國語辭典》:腔子  拼音:qiāng zi
1.指驱体,或专指割去头的躯体。《三国演义》第六八回:「汝可将羊头都凑在死羊腔子上。」《红楼梦》第六七回:「再有一句虚言,你先摸摸你腔子上几个脑袋瓜子。」
2.声调、语调、曲调。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此作平仄妥帖,声调铿锵,诵之不免腔子出焉。」
3.腔调、架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还有一等豪富亲眷,放出倚富欺贫的手段,做尽了恶薄腔子待他。」
4.格局、范畴。《朱子语类。卷一四。大学。纲领》:「大学是一个腔子,而今却要去填教实者。」
《漢語大詞典》:恒干(恆幹)
指躯体。《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去君之恆干,何为乎四方些。” 王逸 注:“恆,常也;干,体也。”
分類:躯体
《漢語大詞典》:质干(質幹)
(1).躯体。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贡士者,非復依其质干,準其材行也。”
(2).泛指事物的主体。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明 朱衡 《道南源委》卷三:“其为人以孝友忠信为本根,洁廉劲挺为质干。”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汉 以前书曰群经,曰诸子,,曰传记,其为言也,必先有所以为言者存。今虽以白话代之,质干具存,不损其美。”
分類:躯体主体
《漢語大詞典》:血躯(血軀)
指有生命的躯体。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他可便一上青山化血躯。”《封神演义》第八九回:“且人死不能復生,谁不爱此血躯,而轻弃以死耶!”
分類:生命躯体
《漢語大詞典》:血身
指有生命的躯体。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人以血身七尺,死老数纪之内。”
分類:生命躯体
《國語辭典》:缀宅(綴宅)  拼音:zhuì zhè
精神附属之处。指身体。《淮南子。精神》:「且人有戒形而无损于心,有缀宅而无耗精。」
《漢語大詞典》:胴部
指躯体。 黄炎培 《延安归来》二:“初进卧房见床上堆着很厚的棉被,一时感觉这种设备也许未免过分周到,那知到了晚上,我的胴部已抢先在欢迎它了。”
分類:躯体
《漢語大詞典》:身板
亦作“ 身版 ”。
(1).躯体。《宣和遗事》后集:“ 少帝 审听,欲起排闥问之,众人所寝,身版隔碍,不及而止。”
(2).体格。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大嫂子,你得爱惜自己的身板。” 王愿坚 《亲人》:“那时候我身板壮,眼力也好。”
分類:躯体体格
《國語辭典》:形骸  拼音:xíng hái
身体。唐。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事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