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解脫  拼音:jiě tuō
1.開釋、解除。《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寧成傳》:「是時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不復收,於是解脫,詐刻傳出關歸家。」《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釋質,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亦稱「涅槃」。
《國語辭典》:解釋  拼音:jiě shì
1.分析闡明。《後漢書。卷三六。陳元傳》:「採孔子拜下之義,卒淵聖獨見之旨,分明白黑,建立左氏,解釋先聖之積結,洮汰學者之累惑。」
2.說明某事的原因、理由。《三國演義》第四○回:「吾父棄世,吾兄現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為主,倘兄與叔興兵問罪,如何解釋?」《紅樓夢》第八回:「先聞得說字、問包子等處,也還可不必起來;後來摔了茶鍾,動了氣,遂連忙起來解釋勸阻。」
3.消除。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紅樓夢》第二五回:「賈母聽如此說,便趕著問:『這有什麼佛法解釋沒有?』馬道婆道:『這個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罷了。』」
《國語辭典》:解散  拼音:jiě sàn
1.離散。《漢書。卷七六。張敞傳》:「由是盜賊解散,傳相捕斬。」《文選。孔安國。尚書序》:「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2.一種口令。為疏散群集的人群時所使用。
3.以強制力消除已結合的團體。如:「解散國會」。
《漢語大詞典》:解散髻
古代的一种束发形式。南齐书·王俭传:“﹝ 王俭 ﹞作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慕之,相与放効。” 清 洪亮吉 《解散髻》诗:“一代风流比 谢安 ,插簪散髻解朝冠。”自注:“ 王俭 为国子祭酒,作解散髻斜插簪,尝谓人曰:‘ 江 左风流宰相,惟有 谢安 。’意以自比。”南史·王俭传作“解散幘”。亦省作“ 解散 ”。 唐 陆龟蒙 《和酒病偶作》:“唯欠白綃笼解散, 洛 生閒咏两三声。”
分類:束发
《國語辭典》:開豁  拼音:kāi huò
1.開通明朗。宋。范成大 早發周平驛過清烈祠下詩:「登嶺既開豁,入林更清涼。」
2.領悟通曉。宋。韓維〈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世過飲見招〉詩:「疑懷滯義一開豁,有如暗室來明釭。」
3.心胸開朗豪爽。《晉書。卷八一回。劉遐傳》:「性果毅,便弓馬,開豁勇壯。」《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夫其明濟開豁,包含弘大。」
4.寬恕他人的錯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府判若賜周全開豁,非唯小娟感激,盼奴泉下也得蒙恩了。」《蕩寇志》第一九回:「姊姊真自高見,小弟卻再想不到,如今他已不敢強了,姊姊開豁了他罷。」
《國語辭典》:消釋  拼音:xiāo shì
融解、消解。《禮記。月令》:「行夏令,則水潦敗國,時雪不降,冰凍消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正如酷暑中行,遇著清泉百道,多時病滯,一旦消釋,馮相心中喜樂。」
《國語辭典》:開釋  拼音:kāi shì
1.開罪釋放。《書經。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託他開釋此女,斷還伊父,另行擇婿。」
2.解釋。《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徐邈傳》:「開釋文義,標明指趣。」唐。韓愈 答殷侍御書:「如遂蒙開釋,章分句斷,其心曉然。」
《國語辭典》:開除  拼音:kāi chú
1.取消人的職務或名籍。如:「開除學籍」。《文明小史》第三五回:「須要知道,獨犯了忌諱,小則沒分數,大則開除。」
2.殺死、除去。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再休想咱容恕,我將他輕輕擲下,慢慢開除。」《水滸後傳》第二回:「我一時性起,開除了他。」
3.支出、開支。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三齣:「叫掌案的,這簿上開除都也明白。」
《漢語大詞典》:解折
犹解除。 元徐天逸《田家》诗:“犂田无牛秧易老,养蚕未茧桑已空。二月新丝五月穀,如何解折今年穷。”
分類:解除
《漢語大詞典》:解落
(1).解散,散落。吕氏春秋·决胜:“义则敌孤独,敌孤独,则上下虚,民解落。” 高诱 注:“解,散。”《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穀实解落。”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有 秖支之国 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
(2).解官免职。隋书·高熲传:“我( 隋文帝 )於 高熲 胜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 高熲 。”
(3).废除;解除。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前有 薛向 ,后有 吴居厚 ,可谓刻薄矣……然未有收拾零细,解落贯陌,饮人以不貲之酒,其患如经总制之甚者。”《瞎骗奇闻》第三回:“并且交代昨天的两道符,掛在身上,无冬无夏,不可解落,一直过了六岁,方可除去,保得四季平安。”
《漢語大詞典》:除释(除釋)
犹解除。宋书·孝武帝纪:“六月甲子,以国哀除释,大赦天下。”
分類:解除
《漢語大詞典》:蠲释(蠲釋)
消除;解除。 前蜀 杜光庭 《司封毛绚员外解灾醮词》:“伏乞赐臣解消灾滞,蠲释凶衰。”
分類:消除解除
《國語辭典》:破解  拼音:pò jiě
1.解除。如:「破解毒咒」。《西遊記》第九一回:「設此三羊,以應開泰之言,喚做『三陽開泰』,破解你師之否塞也。」
2.分析解釋、解釋難題。如:「破解問題」。《鏡花緣》第八九回:「若非仙姑今日念這詩句,我們何能曉得海外眾姐妹卻有這些奇異之事,最難得婉如姐姐都能句句破解出來,真比古跡還好聽。」
《國語辭典》:卸除  拼音:xiè chú
解除。如:「卸除職務」、「卸除責任」。
分類:解除拆除
《國語辭典》:纾解(紓解)  拼音:shū jiě
解除。如:「這場及時雨,正好紓解了旱象。」
分類:解除
《漢語大詞典》:解纾(解紓)
犹解除。书·君奭“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 蔡沉 集传引 宋 吕祖谦 曰:“盘错棼结,欲其解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