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收拾
(1).收聚;收集。东观汉记·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 恭 助为收拾,载之归。” 五代 齐己 《送泰禅师归南岳》诗:“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张氏 姑妇同刈麦,甫收拾成聚,有大旋风从西来,吹之四散。”
(2).整理;整顿。后汉书·徐防传:“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北史·高车传:“ 蠕蠕 社崘 破败之后,收拾部落,转徙广漠之北。” 曹禺 《雷雨》第二幕:“ 四凤 ,收拾收拾零碎的东西,我们先走吧。”
(3).招纳;收容。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收拾耆旧,尘忝班行。”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后世既收拾强悍无赖者,养之以为兵。良民虽税歛略厚,而终身保骨肉相聚之乐。”
(4).收藏;收敛。 宋 王安石 《东阳道中》诗:“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嬾龙 ﹞恐怕终久有人算他,此后收拾起手段,再不试用。”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剑平 收拾起笑容说:‘我的看法正跟你相反。’”
(5).收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羸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穀取佣,为寻求之。”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 宋后 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敛葬,宜敕收拾,以安游魂。”
(6).收拢;收揽。清史稿·尚善传:“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於火而云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尔丰 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沙汀 《退佃》:“这是个老毛病,所以药方也还是那张开过无数次的药方:收拾民心!”
(7).指烹调。《说岳全传》第二四回:“ 张保 道:‘为何把这样的菜来与我吃?’家人道:‘今日却是为了 张爷 ,特地收拾起来的。’” 老舍 《女店员》第五场:“我今天太忙,青菜还收拾得不够理想。”
(8).收割;收获。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 安国 有麦半顷,方收拾,晨有二牛来,蹊践狼籍。”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9).拘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过不多时,兵道行个牌到府来,説是奉旨犯人,把 闻参将 收拾在府狱中去了。”
(10).折磨;惩治。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又不是老亲多事把我紧收拾。”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老舍 《樱海集·月牙儿》:“及至我认识了警官,才一个个的收拾他们。”
(11).解脱;排除。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此词过处,既有‘离索餘香,收拾新愁’之语,岂復有妇人在乎?” 金 蔡伯坚 《石州慢·高丽使还日作》词:“却灧灧金尊,收拾新愁重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12).犹领略。 宋 文天祥 《〈孙容庵甲稿〉序》:“求其领略江山,收拾风月。” 元 钟嗣成 《凌波仙·吊施君美》曲:“ 吴 山风月收拾尽,一篇篇字字新。” 明 祝允明 《金落索·纪别》曲:“不如收拾閒风月,再休惹 朱雀桥 边野草花。”
《漢語大詞典》:解释(解釋)
(1).解开;解除;免除。 汉 陆贾 新语·慎微:“诛锄姦臣贼子之党,解释疑滞紕繆之结。”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灵帝 末,君子多遇祸难。 顒 岁中率常再三私入 洛阳 ,为人解释患难。” 宋 李纲 《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遣人齎发旗牓,人贼説諭,供状欵伏,听从号令,解释器甲,束缚枪杖,依限出参,有悔过自新之意,此招降也。”
(2).解救;解脱。 汉 焦赣 《易林·坎之睽》:“解释倒悬。” 宋 苏辙 《龙川青词》之一:“伏愿俯念穷困,稍垂宽宥,觉悟朝廷,解释罗网,骨肉安乐,相从北还。”《西游记》第十一回:“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不翻身。”
(3).开释;释放。后汉书·王允传:“书奏,得以减死论,是冬大赦,而 允 独不在宥,三公咸復为言。至明年,乃得解释。”北齐书·孝昭帝纪:“ 文宣 乃立帝於前,以刀环拟胁。召被帝罚者,临以白刃,求帝之短,咸无所陈,方见解释。”
(4).消除;消解。汉书·王莽传下:“ 兴 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阔其租赋,几可以解释安集。”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若先生激发壮气,解释忧愤,使布衣寒士乐而忘其穷,不亦薰然慈仁君子之政歟?”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今日蒙先生也作《西江月》一首,与妾身解释前寃,特来拜谢。”红楼梦第二八回:“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
(5).消溶;松散。后汉书·郎顗传:“又顷前数日,寒过其节,冰既解释,还復凝合。”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凡北方厥土坟壚易解释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即兼种。”
(6).劝解疏通。三国志·魏志·李傕传“比 傕 等还, 辅 已败”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及 李傕 之叛, 允 乃呼 文才 、 整脩 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新唐书·刘晏传:“ 朱泚 、 崔寧 力相解释, 寧 尤切至。”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 昭辅 惧罪,诣 开封府 见皇弟 光义 ,乞於帝前解释,稍宽其罪,使得尽力, 光义 许之。”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赦 听説,自知出言冒撞, 贾母 疑心,忙起身笑与 贾母 把盏,以别言解释。”
(7).分析说明。后汉书·徐防传:“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説。”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洪 迎门下书佐 何祇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陈术 《益部耆旧传杂记》:“ 诸葛 晨往, 祗 悉已闇诵,答对解释,无所凝滞, 亮 甚异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石林 既为春秋书,其别有四:其解释旨义曰传;其订证事实曰考;其掊击三传曰讞;其编排凡例曰例。”《〈艾青诗选〉自序》:“把自己不理解的,或者是不能解释的东西,一律当做不存在,或者是认为非科学,这样的人只能居住在螺丝壳里。”
《漢語大詞典》:超升(超陞)
(1).越级提升。 宋 苏轼 《赐安焘辞免恩命不允诏》:“懃劳靡懈,望实愈隆。虽云超陞,不改畴昔。”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无廉耻而善于钻营者竟得保举超陞。”
(2).解脱;得到搭救。《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这事千万别説我説的。 环妹妹 是超陞了的人,不怕他,俺还得在火坑里过活两年呢。”
亦作“ 超昇 ”。
(1).越级提升。后汉书·韦彪传:“尚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閒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 唐 柳宗元 《为南承嗣乞两河效用状》:“爰自繦緥,超昇品秩。”旧唐书·赵憬传:“课绩高者,不次超升。”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七章:“ 杨藎诚 扩充陆军,士卒多超升偏裨。”
(2).道教语。谓得道成仙,上升天界。 北魏 高允 《王子乔》诗:“ 王少卿 , 王少卿 ,超升飞龙翔天庭。” 前蜀 杜光庭 《皇后修三元大醮词》:“北都泉曲,常为銓赦之期;南极文昌,每洽超昇之泽。”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家以超昇不死为贵。”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尚应謫堕尘世,续未了之缘,受生来之报,俟惩艾修省,方许超昇。”
(3).佛教语。谓人死后经佛法超度,灵魂可往生极乐世界。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开甘露门,入甘露城,幽魂尽获超昇。”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角妓坐化:“超昇已出 平康巷 ,解脱还登般若船。”《黑籍冤魂》第二四回:“然后禁錮之於阿皮地狱,永永埋头,不使再有超升之日。”
(4).谓从困境中解脱。 许杰 《赌徒吉顺》上:“他老婆在每况愈下,困苦艰难的家境中,虽然要挣扎着给人家服役,以自养活与支持家务,却为定期的每隔一年的生畜儿女所困厄而不得超升。”
《漢語大詞典》:超脱
(1).高超脱俗。 宋 刘克庄 《湖南江西道中》诗:“从今诗律应超脱,新吸 瀟 湘 入肺肠。”《英烈传》第二七回:“ 太祖 见二人超脱,因细问治平攻取之策。”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一日》:“ 中国 之有画亦数千年矣,然重意不重形。后世所推神品者,专以超脱高澹为宗。” 冰心 《往事(二)》八:“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像,也未免过于美丽。”
(2).谓受到佛法超度,脱离苦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淮阴民女》:“我乃彼家亡女也,沦滞冥路久。适蒙师课经精专之功,遂得超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乐天 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一心超脱轮迴,往生净土。”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黎烈文 《舟中》:“我将因此堕落到天边的孽海,永远不得超脱。”
(3).解脱;摆脱。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子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如其无能力超脱一切,就只能限制于‘现实’之内。” 蒋子龙 《开拓者》十一:“任何人都不能超脱时代的局限。”
(4).即臂饰条脱。 宋 方岳 《海棠盛开而雨》诗:“世无解语玉超脱,春欲负予金屈巵。”
《漢語大詞典》:解形
(1).脱身。后汉书·王昌传:“朕, 孝成皇帝 子 子舆 者也。昔遭 赵氏 之祸,因以 王莽 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解形河滨,削迹 赵 魏 。” 李贤 注:“解形犹脱身也。”
(2).分解形体。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於南海,左手飞於东山,右手飞於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肩上,两手遇疾风飘於海外,落玄洲之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3).道教语。犹尸解。 唐 陈子昂 《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以上宾。”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张子房》:“ 子房 佐 汉 ,封 留侯 ,为大司徒。解形於世,葬於 龙首原 。”
(4).犹解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欲以此金铸铜佛送 西山 潭柘寺 供养,冀仰託佛佑,早得解形。”参见“ 解脱 ”。
《漢語大詞典》:解脱
(1).解除;解开。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 成 极刑,自以为不復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 关 归家。” 司马贞 索隐:“谓脱钳釱。”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把士兵衣服解脱了,领出庙门去。” 沙汀 《呼嚎》:“‘好吧,你就在屋里领娃娃吧!’她说,开始又解脱那女儿的背带。”
(2).开脱;释放。汉书·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颜师古 注:“或逢赦令,则得免脱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亦计窘,姑赂承牒者,赁车骑携 朱 诣绅,哀求解脱。”
(3).消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4).脱出窠臼。 清 黄宗羲 《金介山诗序》:“世以公安、竟陵为解脱,则迎之而为率易,为混沦,此求之於一时之好尚者也。”
(5).佛教语。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亦指断绝“生死”原因,同“ 涅槃 ”、“ 圆寂 ”的含义相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求解脱於服佩,预参次於山垂。”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脩之诫。”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清:“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餘,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6).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水浒传》第十四回:“且説 刘唐 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 晁盖 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从打倒卖粮食的事儿被揭发之后,这女人吓丢了魂儿,一直嘀嘀咕咕;这几天,瞧见 马之悦 和 马凤兰 又有点精神了,料想他们有了什么解脱的办法。”
《漢語大詞典》:排解
(1).排除危难;调解纠纷。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乡隣有难,毕力排解。” 鲁迅 《书信集·致孙用》:“中间经人排解,乃约定先将稿费送来我处。”
(2).宽慰;排遣。镜花缘第九四回:“我无著己之亲,只得寡母一人,今忽远隔外洋,不能侍奉,惟望妹妹俯念当日结拜之情,替我早晚照应,善为排解。”红楼梦第四六回:“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做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饶不管,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 曹靖华 《飞花集·“电工”鲁迅》:“有时唱得悲从中来,互相抱头痛哭,无法排解。”
(3).解释;解脱。 清 沈起凤 《谐铎·鬼妇持家》:“某自悔失言,再三排解。” 艾青 《旷野〈又一章〉》诗:“黑色的岩石,不可排解地纠缠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放解
旧称当铺为解典库,因指以典当盘剥取利为“放解”。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我也再不去图私利狠心的放解,我也再不去惹官司瞒心儿举债。”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二折:“或是有人家典段疋,或是有人家当鐶釵,你则待加一倍放解。”
犹解脱。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一折:“桃也,再不去向阳弄色,我可便送尽行人纔放解。”
《漢語大詞典》:脱卸
解脱;开脱推卸。明史·王允成传:“巧为奸人脱卸,使昔日不能置之罪,今日不能著之书。”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海女》:“宛如衣服被於四肢,但着体而生,不可脱卸耳。”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但为 赵 脱卸罪名,在强分路事、乱事为两起。” 毛泽东 《别了,司徒雷登》:“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 司徒雷登 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漢語大詞典》:解阅(解閲)
犹解脱。《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 汉 郑玄 笺:“掘閲,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 马瑞辰 通释引 戴震 曰:“閲与脱通,谓蜉蝣初生时掘地解脱而出。”参见“ 解脱 ”。
分類:解脱
《漢語大詞典》:解脱
(1).解除;解开。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 成 极刑,自以为不復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 关 归家。” 司马贞 索隐:“谓脱钳釱。”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把士兵衣服解脱了,领出庙门去。” 沙汀 《呼嚎》:“‘好吧,你就在屋里领娃娃吧!’她说,开始又解脱那女儿的背带。”
(2).开脱;释放。汉书·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颜师古 注:“或逢赦令,则得免脱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亦计窘,姑赂承牒者,赁车骑携 朱 诣绅,哀求解脱。”
(3).消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4).脱出窠臼。 清 黄宗羲 《金介山诗序》:“世以公安、竟陵为解脱,则迎之而为率易,为混沦,此求之於一时之好尚者也。”
(5).佛教语。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亦指断绝“生死”原因,同“ 涅槃 ”、“ 圆寂 ”的含义相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求解脱於服佩,预参次於山垂。”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脩之诫。”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清:“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餘,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6).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水浒传》第十四回:“且説 刘唐 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 晁盖 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从打倒卖粮食的事儿被揭发之后,这女人吓丢了魂儿,一直嘀嘀咕咕;这几天,瞧见 马之悦 和 马凤兰 又有点精神了,料想他们有了什么解脱的办法。”
《漢語大詞典》:褫落
(1).脱落,掉下。北史·儒林传·孙惠蔚:“或篇第褫落,始半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
(2).废弛败落。北史·魏高阳王雍传:“自 熙平 以后,朝政褫落,及 清河王 懌 之死, 元叉 专政,天下大责归焉。”
(3).犹解脱。
《漢語大詞典》:逐脱
犹解脱。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明明都是你起意谋杀员外,我如今替你逐脱了这桩事,你可怎生相谢我?”
分類:解脱
《漢語大詞典》:无心(無心)
(1).犹无意,没有打算。东观汉记·寇恂传:“ 皇甫文 , 峻 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唐 杜甫 《畏人》诗:“门逕从榛草,无心走马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必是无心卖他,奚落小肆罢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 朱延年 ﹞也不知道是 徐总经理 无心说出的,他就随随便便唔了一声。”
(2).没有成见。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朕以无心处之,无心则明,无心则不偏,无心则不私。”
(3).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五代 齐己 《送略禅师归南岳》诗:“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4).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宋 高似孙 纬略·穷奇:“ 东方朔 神异经曰:‘ 崑崙 西有兽,其状如犬,有两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臟……名曰浑沌,一名无耳,一名无心。’”
(5).古谓蚯蚓食土无心。大戴礼记·易本命:“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淮南子·墬形训》:“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 高诱 注:“蚯蚓之属是也。”
(6).草名。参见“ 无心草 ”。
《漢語大詞典》:无心草(無心草)
(1).草名。鼠耳草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蚍蜉酒草,一曰鼠耳,象形也。亦曰无心草。”
(2).草名。麋衔草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麋衔一名无心草……鼠耳草亦名无心,与此不同。”
《漢語大詞典》:翻身
(1).反身;转身。 唐 杜甫 《哀江头》诗:“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身。” 明 刘基 《采莲歌》:“放下荷花深深拜,翻身忙整翠花鈿。”《三侠五义》第十四回:“四爷一翻身,急将他按住。” 陈同生 《不倒的红旗·猛将吴焜》:“他时常睡到拂晓之前,翻身下床,动作迅速地走出屋去。”
(2).指纵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王安石 ﹞又尝见 郑毅夫 《梦仙诗》曰:‘授我碧简书,奇篆蟠丹砂。读之不可识,翻身凌紫霞。’”
(3).比喻从困苦或受压迫的情况下解脱出来。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虎着痛箭难舒爪,鱼遭密网怎翻身!” 朱德 《六连岭》诗:“二十餘年游击战, 海南 羣众庆翻身。” 柳亚子 《拟民谣》:“人民受苦三千年,今日翻身乐无穷。” 徐迟 《牡丹》七:“她要变人,要翻身!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锁,彻底地从那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
(4).比喻买卖上的轮回,周转。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因为他父亲的原故, 日本 人很帮他的忙;听说介绍过一次军火,贩过一次烟土,包过一次赌,几个翻身,他便抖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解脱
(1).解除;解开。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 成 极刑,自以为不復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 关 归家。” 司马贞 索隐:“谓脱钳釱。”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把士兵衣服解脱了,领出庙门去。” 沙汀 《呼嚎》:“‘好吧,你就在屋里领娃娃吧!’她说,开始又解脱那女儿的背带。”
(2).开脱;释放。汉书·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颜师古 注:“或逢赦令,则得免脱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亦计窘,姑赂承牒者,赁车骑携 朱 诣绅,哀求解脱。”
(3).消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4).脱出窠臼。 清 黄宗羲 《金介山诗序》:“世以公安、竟陵为解脱,则迎之而为率易,为混沦,此求之於一时之好尚者也。”
(5).佛教语。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亦指断绝“生死”原因,同“ 涅槃 ”、“ 圆寂 ”的含义相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求解脱於服佩,预参次於山垂。”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脩之诫。”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清:“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餘,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6).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水浒传》第十四回:“且説 刘唐 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 晁盖 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从打倒卖粮食的事儿被揭发之后,这女人吓丢了魂儿,一直嘀嘀咕咕;这几天,瞧见 马之悦 和 马凤兰 又有点精神了,料想他们有了什么解脱的办法。”
《漢語大詞典》:可说(可説)
可以解说。《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説也。” 郑玄 笺:“説,解也。”按,一说为解脱,摆脱。说,读为“脱”。见 林义光 《诗经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