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解脱(解脫)  拼音:jiě tuō
1.开释、解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宁成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2.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亦称「涅槃」。
《漢語大詞典》:放出
(1).释放。《汉书·贡禹传》:“放出园陵之女,罢倡乐,絶 郑 声。”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2).发放或借出。 浩然 《艳阳天》第十章:“放出一千三百多斤小米,绕来绕去,利没得到一点儿,全部都卖了馀粮。”
《國語辭典》:疏放  拼音:shū fàng
1.疏散放纵、不拘束。《北史。卷四七。阳尼传》:「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内实谨厚。」
2.释放。《水浒传》第三回:「一干人等,疏放听候。」《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照不应得为而为之事,理重者决杖免刺,配牢城营做工,满日疏放。」
《國語辭典》:解释(解釋)  拼音:jiě shì
1.分析阐明。《后汉书。卷三六。陈元传》:「采孔子拜下之义,卒渊圣独见之旨,分明白黑,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
2.说明某事的原因、理由。《三国演义》第四○回:「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红楼梦》第八回:「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处,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
3.消除。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母听如此说,便赶著问:『这有什么佛法解释没有?』马道婆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
《國語辭典》:解放  拼音:jiě fàng
1.释放。《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恩威并著。」
2.解除束缚。解除种种违反自然的道德、习惯、制度等的束缚,使各归于自由平等,近世社会运动中常用此语。
《國語辭典》:开释(開釋)  拼音:kāi shì
1.开罪释放。《书经。多方》:「开释无辜,亦克用劝。」《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托他开释此女,断还伊父,另行择婿。」
2.解释。《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徐邈传》:「开释文义,标明指趣。」唐。韩愈 答殷侍御书:「如遂蒙开释,章分句断,其心晓然。」
《國語辭典》:开放(開放)  拼音:kāi fàng
1.释放。《书经。多方》汉。孔安国。传:「开放无罪之人,必无枉无纵,亦能用劝善。」
2.取消不必要的禁制,任人自由活动。如:「开放参观」、「开放言论自由。」
3.花开。如:「春天一到,百花纷纷开放。」
《漢語大詞典》:纵舍(縱捨)
亦作“ 纵捨 ”。
(1).追踪与舍弃。吕氏春秋·决胜:“智则知时化,知时化则知虚实盛衰之变,知先后远近纵舍之数。” 陈奇猷 校释:“纵,从同,谓跟其踪迹也。盖‘纵舍’与‘先后’‘远近’相对为文,‘先后’‘远近’皆相反为义,‘纵舍’亦当相反为义甚明。”
(2).释放;宽放。庄子·胠箧:“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南史·梁纪中·武帝下:“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爱愆犯多有纵捨,故政刑弛紊。”明史·郑三俊传:“谗者谓 恂 与 三俊 皆东林,曲法纵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公所讞决,无苛严,亦无纵捨。”
《漢語大詞典》:免放
(1).释放。北史·房谟传:“前后赐其奴婢,率多免放, 神武 后赐其生口,多黥面为‘房’字而付之。” 宋 李纲 《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招降则当免放,从前罪犯一切不问。”
(2).谓免除出纳役钱户的差役。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如所纳数少,不係出纳役钱之人,即许计会六色合纳役钱之人,依数免放。”参见“ 免夫 ”。
《漢語大詞典》:免夫
宋 代百姓纳钱代替劳役的一种制度。宋史·河渠志三:“﹝ 大观 ﹞二年五月, 霆 上免夫之议……詔曰:‘ 河 防夫工,岁役十万,滨 河 之民,困於调发。可上户出钱免夫,下户出力充役,其相度条画以闻。’”
《國語辭典》:纵放(縱放)  拼音:zòng fàng
1.放纵而不约束。《西游记》第三五回:「你这老官儿,著实无礼,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红楼梦》第五六回:「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
2.豪迈奔放。《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孔琳之书,天然纵放,极有笔力。」《金史。卷一一○。赵秉文传》:「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
《漢語大詞典》:解纵(解縱)
(1).释放。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以亭长为县送徒 酈山 ,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 丰 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颜巽 ﹞他不法尤众。有司稍按治,輒劫持之曰:‘某官乃 元祐 奸党, 苏 某亲旧,故观望害我。’公形状牒。时治党籍方苛峻,虽监司郡守,得其牒,輒畏缩,解纵乃已。”
(2).废弃。 宋 曾巩 《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至於从宜应变,则解纵拘挛,独出圣谋,不牵常筭,此谓斟酌损益,有不可易者也。” 宋 苏辙 《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而朝廷破坏规矩,解纵绳墨,使得驰骋自由,唯利是嗜。”
分類:废弃释放
《國語辭典》:发放(發放)  拼音:fā fàng
1.分发薪资、财物或施舍、救济的物品。《红楼梦》第四九回:「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覆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
2.处分发落。元。汉关卿《金线池》第二折:「你不发放我起来,便跪到明日,我也只是跪著。」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大小番将,听我发放,人人戴七顶头盔。」
3.打发。《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包相公见安住孝义,发放各回家。」
《漢語大詞典》:放释(放釋)
释放。后汉书·循吏传·童恢:“其一(虎)视 恢 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英烈传》第三一回:“所有罪过人犯,除是十恶难赦的,俱各放释还家。”
分類:释放
《漢語大詞典》:放遣
释放;遣散。后汉书·李恂传:“会 西羌 反畔, 恂 到田舍,为所执获。 羌 素闻其名,放遣之。”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中:“先放遣民兵,盖不復有用兵意也。”明史·宋晟传:“俘获万八千人,送酋长京师,简其精鋭千人补卒伍,餘悉放遣。”
分類:释放遣散
《漢語大詞典》:散释(散釋)
(1).消解,罢休。后汉书·陈禅传:“及至,笞掠无筭,五毒毕加, 禪 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
(2).释放。陈书·宣帝纪:“又詔犯逆子弟支属逃亡异境者,悉听归首;见縶繫者,量可散释;其有居宅,竝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