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律通幽谷
  
燕谷暖
  
邹生吹律
 
邹衍律
  
黍生春
 
黍谷可吹

相关人物
邹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三十八〈刘向·别录〉~338~
《方士传》言,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典故
好饮无事
  
犀首好饮

相关人物
公孙衍
 
犀首

参考典故
以饮为事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2300~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柰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例句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 韩愈 游青龙寺寿赠崔大补阙

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韩愈 秋怀诗十一首之三

吾徒幸无事,庶以穷朝曛。 韩愈 醉赠张秘书

典故
相关人物
萧衍(梁武帝)


《梁书》卷五十六〈侯景列传〉~862~
初,中大同中,高祖尝夜梦中原牧守皆以地来降,举朝称庆,寤甚悦之。旦见中书舍人朱,说所梦,曰:「此岂宇内方一,天道前见其徵乎。」高祖曰:「吾为人少梦,昨夜感此,良足慰怀。」及太清二年,景果归附,高祖欣然自悦,谓与神通,乃议纳之,而意犹未决。曾夜出视事,至武德閤,独言「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今便受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非可悔也。」

例句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十首

玉井已乾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 罗隐 台城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衍
 
郭象


《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句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衍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传》
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例句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刘禹锡 赠日本僧智藏

典故 
谈天口
 
谈天客:口道邹衍
 
谈天舌本
 
谈天衍
 
谈天邹
 
谈天邹衍
 
相关人物
邹衍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2344~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脩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例句

枚藻清词律,邹谈耀辩锋。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之一

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 杜正伦 玄武门侍宴

长绳系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 罗隐 酬黄从事怀旧见寄

典故
相关人物
萧衍(梁武帝)


《南史》卷七《梁本纪·武帝纪下》
「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三月辛未,幸寺舍身。甲戌还宫,大赦,改元大通,以符寺及门名。」

例句

何须同泰寺,然后始为奴。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典故
王衍钟情

相关人物
王衍


《世说新语》下卷上《伤逝》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南朝梁·刘孝标注:「一说是王夷甫丧子,山简吊之。」

例句

方同王衍钟情切,犹念商瞿有庆迟。 李群玉 哭小女痴儿

典故
王夷甫

相关人物
王衍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5~
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父乂,为平北将军,常有公事,使行人列上,不时报。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著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及石勒、王弥寇京师,以衍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以距之。衍使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击贼,退之,获其辎重。迁太尉,尚书令如故。封武陵侯,辞封不受。时洛阳危逼,多欲迁都以避其难,而衍独卖车牛以安众心……越之讨苟晞也,衍以太尉为太傅军司。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典故
下殿趋

相关人物
萧衍(梁武帝)


《北史》卷五《魏本纪·孝武帝纪》
(永熙三年)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北魏孝武)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

例句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李商隐 有感二首

典故
萧家菖蒲花

相关人物
尊献皇后
 
萧衍(梁武帝)
 
萧顺


《梁书》卷七《太祖张皇后传》
初,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昌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当富贵。」因遽取吞之。是月产高祖。将产之夜,后见庭内若有衣冠陪列焉。

例句

风彩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李贺 梁公子

典故
萧家寺
 
相关人物
萧子云
 
萧衍(梁武帝)


《梁书》卷五十《文学传下·任孝恭传》
孝恭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笃。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云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

例句

萧寺春风正落花,淹留数宿惠休家。 刘沧 晚春宿僧院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刘沧 秋日山寺怀友人

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 刘沧 题龙门僧房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之十九

入云萧帝寺,毕竟欲何如。 杜荀鹤 题成岛僧舍

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

待月登庾楼,排云上萧寺。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旦游萧帝新松寺,夜宿嫦娥桂影潭。 胡曾 自岭下泛鹢到清远峡作

江南无限萧家寺,曾与白云何处期。 陆畅 送深上人归江南

落日乱蝉萧帝寺,碧云归鸟谢家山。 韦庄 江上题所居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韩翃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典故
相关人物
王俭
 
萧衍(梁武帝)


《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2~
起家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迁卫将军王俭东閤祭酒。俭一见深相器异,谓庐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典故
徐衍入海

相关人物
徐衍


《史记》卷八十三《邹阳列传》
「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閒。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东汉·服虔注:「周之末世人。」唐·颜师古注:「负石者,欲速沉也。」

例句

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 李贺 箜篌引

典故 
相关人物
王戎
 
王衍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28~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例句

瑶树忽倾沧海里,醉乡翻在夜台中。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漢語大詞典》:寒谷
(1).山谷名。一名 黍谷 。在今 北京市 密云县 。相传为 邹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 汉 刘向 《七略别录·诸子略》:“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 黍谷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和阴阳,当以道德至诚。然而 邹衍 吹律, 寒谷 更温,黍穀育生。推此以况诸有成功之类,有若 邹衍 吹律之法。故得其术也,不肖无不能;失其数也,贤圣有不治。” 晋 左思 《魏都赋》:“且夫 寒谷 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后以借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 寒谷 待鸣律。”
(2).常用以自比为对别人提携奖掖的谢词。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藻镜洞开,而秋毫在照;文律傍畅,而 寒谷 生辉。”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譬如 寒谷 ,幸蒙六律之吹;有若秋毫,遂借千钧之重。”
(3).阴冷的山谷。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唐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诗之二:“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鶯。”
《漢語大詞典》:暖律(煖律)
古代以时令合乐律,温暖的节候称“暖律”。 唐 罗隐 《岁除夜》诗:“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宋 范纯仁 《鹧鸪天》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风方刚。”
煖律:指温暖的节候。 宋 玉英 《浪淘沙》词:“塞上早春时,煖律犹微。”煖,一本作“ 暖 ”。
《漢語大詞典》:邹律(鄒律)
相传 战国 齐 人 邹衍 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 师旷 之清角, 邹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 张湛 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邹律”喻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 唐 罗隐 《东归别所知》诗:“ 邹 律有风吹不变, 郄 枝无分住应难。” 宋 朱熹 《梅花》诗:“自欣 羌 笛娱夜永,未要 邹 律回春温。”
《漢語大詞典》:鸣律(鳴律)
犹吹律。《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 李善 注引 刘向 《别录》:“ 邹衍 在 燕 ,有谷,寒不生五穀, 邹子 吹律而温至,生黍也。”
分類:吹律
《國語辭典》:犀首  拼音:xī shǒu
职官名。周末设置。职位类似后代的虎牙将军。
《國語辭典》:金瓯(金甌)  拼音:jīn ōu
1.酒器。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一。赐金瓯》:「腊月十五日放灯,纵都人夜游,妇女游者,珠帘下邀住,饮以金瓯酒。有妇人饮酒毕,辄怀金瓯。」
2.金制的小盆,比喻国土完整巩固。《南史。卷六二。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万事无过一醉休,升平元老固金瓯。」
3.古代用为命相时的工具。引申指命相。《新唐书。卷一○九。崔义玄传》:「初,玄宗每命相,皆先书其名,一日书琳等名,覆以金瓯,会太子入。」
《國語辭典》:口如悬河(口如懸河)  拼音:kǒu rú xuán hé
言谈犹如河水直倾而下,滔滔不绝。比喻能言善辩。如:「他机智善辩,口如悬河,一向是得理不饶人。」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也作「悬河泻水」。
《國語辭典》:口若悬河(口若懸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言语滔滔不绝,如瀑布流泻不止。形容能言善辩。《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悬河泻水」。
《國語辭典》:宁馨(寧馨)  拼音:níng xīng
馨,语助词,无义。宁馨即如此、那样的意思。唐。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诗:「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宋。苏轼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六朝兴废馀丘垄,空使奸雄笑宁馨。」也作「宁底」、「宁许」、「如馨」、「尔馨」。
分類:俗语
《國語辭典》:谈天(談天)  拼音:tán tiān
1.谈论天地五行的事情。《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2.谈话、聊天。《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但是牌已剩了两付了,等我们打完了再谈天罢。」
《漢語大詞典》:邹谈(鄒談)
见“ 邹衍谈天 ”。
《漢語大詞典》:邹衍谈天(鄒衍談天)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奭 也文具难施……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 騶 ”。 元 袁桷 《观物》诗:“ 张华 博物身终死, 邹衍 谈天舌竟休。”亦省作“ 邹谈 ”。 唐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 枚 藻清词律, 邹 谈耀辩锋。”文苑英华卷三一一作“邹谭”。 清 张问陶 《九月廿三日府试即墨文童赋》:“ 邹 谈犹恍惚,蠡测渐分明。”
分類:善辩
《漢語大詞典》:同泰寺
寺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为 南朝 梁 所建, 梁武帝 曾数度舍身于此。南史·梁纪中:“癸巳,幸 同泰寺 ,设四部无遮大会。” 唐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五:“何须 同泰寺 ,然后始为奴。”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萧条 同泰寺 ,南枕山之阳。”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 同泰寺 中频捨身,帝王有价可钱赎。”
《國語辭典》:萧寺(蕭寺)  拼音:xiāo sì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唐。李贺 诗二三首之一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分類:佛寺
《國語辭典》:萧郎(蕭郎)  拼音:xiāo láng
本指未称帝前的梁武帝萧衍。见《梁书。卷一。武帝纪上》。后世诗词中常借为女子对所喜爱男子的泛称。唐。崔郊 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如今一旦要把萧郎做个路人看待,却如何甘心得过?」
《國語辭典》:瑶林琼树(瑤林瓊樹)  拼音:yáo lín qióng shù
瑶、琼,美玉。瑶林琼树比喻人品性资质高洁超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漢語大詞典》:瑶树(瑶樹)
(1).传说中一种玉白色的树。《淮南子·墬形训》:“掘 崑崙 以下地……絳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六:“ 崑崙 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2).树之美称。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主人偏养怜整顿,玉粟充肠瑶树栖。”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词:“见説西风,为人吹恨上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