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葭灰  拼音:jiā huī
一种古代占气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以占。《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漢語大詞典》:葭管(葭琯)
装有葭莩灰的玉管。 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律:“緹室葭琯以候气,多为管以参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运机发纵,可以意推,葭琯浑仪,递相祖述。”参见“ 葭灰 ”。
分類:葭莩玉管
《國語辭典》:吹葭  拼音:chuī jiā
古代将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内,以占知季候。若某节气至,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便飞动起来,故称节气变换为「吹葭」。见《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唐。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也作「吹灰」。
《漢語大詞典》:葭琯
装有葭莩灰的玉管。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緹室葭琯以候气,多为管以参验。”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运机发纵,可以意推,葭琯浑仪,递相祖述。”参见“ 葭灰 ”。
分類:葭莩玉管
《國語辭典》:葭灰  拼音:jiā huī
一种古代占气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以占。《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漢語大詞典》:灰动(灰動)
指葭莩之灰飞动。灰动则节候更易。宋书·律历志上:“以葭莩灰布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动者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王起 《葭灰应律赋》:“明夫律通则气来,灰动则时至。”参见“ 灰管 ”。
《漢語大詞典》:灰管(灰琯)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
《漢語大詞典》:葭律
亦称“ 葭管 ”。 装有葭莩灰的律管。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明堂乐章:“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饗祭。” 唐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诗:“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明 朱鼎《玉镜台记·赏雪》:“灰飞葭管,新阳渐破严寒。” 俞锷 《醉歌行》:“葭管灰飞愁破云,春魂欲返天犹醺。”参见“ 葭灰 ”。
分類:葭莩律管
《國語辭典》:葭灰  拼音:jiā huī
一种古代占气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以占。《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漢語大詞典》:灰管(灰琯)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
《国语辞典》:葭莩之亲(葭莩之亲)  拼音:jiā fú zhī qīn
葭莩,芦苇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