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缪陋(繆陋)
荒谬浅陋。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 唐 杭州 缺刺史,欲除 李远 为守。 宣宗 曰:‘ 远 诗云:“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如此安能治民?’此繆陋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谬异(謬異)
荒谬反常;谬误,有差别。 唐 元稹 《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比制诸侯吏,府罢则归之有司,以叙常秩。近或不时以闻谬异前詔。” 宋 王令 《〈说孟子〉序》:“夫五经虽存,而説者谬异,学者安所取信哉?”
《漢語大詞典》:陋妄
浅陋荒谬。 清 恽敬 《杂记》:“ 吴王 使 干将 作剑二,曰干将、莫邪,晋书合之,陋妄乃至于此。”
分類:浅陋荒谬
《漢語大詞典》:惛谬(惛謬)
糊涂荒谬。《晋书·庾翼传》:“虽皆前宰之惛谬, 江 东事去,实此之由也。”
分類:糊涂荒谬
《漢語大詞典》:坏种(壞種)
(1).犹坏人,坏蛋。 鲁迅 《花边文学·漫骂》:“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人,但含含胡胡的扑灭‘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 许地山 《缀网劳蛛》:“你这该死的东西……不知厉害的坏种!” 束为 《老长工》二:“这坏种在社外干了几年,忽然要入社。”
(2).犹谬种。多指荒谬错误的言论。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经一:“乃坊间又有《周礼节要》之刻,更所谓坏种流传,当付之一炬也。”
《漢語大詞典》:诡辟(詭辟)
亦作“ 诡僻 ”。
(1).违反,歪曲。汉书·王莽传上:“诡辟制度,遂成篡号。” 颜师古 注:“诡,违也。辟读曰僻。”
(2).荒谬邪僻。 宋 刘敞 《上仁宗论龙昌期学术乖僻》:“前日朝廷以 龙昌期 所著书下两制,臣等观其穿凿臆説,诡僻不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柳宗元 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义诡僻则非,文杰异则爱。”
(3).新奇险怪。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宋子京 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鐫,无所顾忌,以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 明 方孝孺 《赠郭士渊序》:“ 欧阳修 、 苏軾 亦以是变诡僻险恠之文。”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 钟 谭 《诗归》,尖新诡僻,又似鬼窟中作活计。”
(4).乖张怪僻。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盖以其聪明絶异之资,而自信其不该不偏之见,以成其偏奇诡僻之行,则将何所不至!”红楼梦第六三回:“ 岫烟 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大马扁》第五回:“他参老师性情诡僻,行为荒谬,如 明 朝 魏阉 一般。”
《漢語大詞典》:谬诞(謬誕)
荒谬,荒唐。 清 叶名澧 桥西杂记·赵瓯北汪龙庄考史之法:“读史者自当奉正史为主。正史而外,不妨兼及别史,折衷於一是。凡支离谬诞之谈,概从删削焉。”
分類:荒谬荒唐
《漢語大詞典》:顽谬(頑謬)
愚钝荒谬。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自信与虚心》:“居今日之 中国 ,上之不可不衝破二千年顽谬之学理,内之不可不鏖战四百兆群盲之习俗。”
分類:愚钝荒谬
《國語辭典》:唯我论(唯我論)  拼音:wéi wǒ lùn
一种哲学思想。主张认识为人心中主观的作用,一切外界事物皆不能离开我之意识而存在。是一种极端的唯心论。后亦发展为以自爱自利为行为准则的伦理学说。
《漢語大詞典》:佻谬(佻謬)
轻率荒谬。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又以女汗有男侍,俗间小説遂谓我使侍卫硕託,与其汗订十八条,议於枕席之上,其説皆佻谬。”
分類:轻率荒谬
《国语辞典》:笑掉大牙  拼音:xiào diào dà yá
形容行为荒谬,极为可笑。如:「你这样不使人笑掉大牙才怪。」
分类:荒谬可笑
《國語辭典》:荒诞无稽(荒誕無稽)  拼音:huāng dàn wú jī
荒唐而毫无根据。《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著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也作「荒唐无稽」。
《國語辭典》:滑稽戏(滑稽戲)  拼音:gǔ jī xì
一种专门以幽默可笑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戏剧。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一带。
《漢語大詞典》:憨谬(憨謬)
糊涂荒谬。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武城家乘〉后:“《武城家乘》至云旧言 曾子 葬父於 费县 境内。 宗圣 志在孝经,岂忍妥先灵於远地,其言可谓憨谬。”
分類:糊涂荒谬
《漢語大詞典》:病狂丧心(病狂喪心)
同“ 丧心病狂 ”。 形容言行昏乱荒谬。《水浒传》第一○一回:“ 蔡京 经体赞元,其子 蔡攸 ,如是覆军杀将,辱国丧师,今日圣驾未临时,犹儼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公不欲出其门,论中故为詼语。首云儂窃观天下之事云云;中间论鬼神处,突曰:如以为无,则 慧娘 之敲 裴生 之门也, 丽娘 之入 柳生 之室也。撤棘后,则某果已魁,公及閲所为论,始有病狂丧心之评。” 清 陈天华 《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今於烈士之死,则目为病狂丧心;於 满 奴之倖免,则慰之幸之,何其颠倒如是其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