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讲究(講究)  拼音:jiǎng jiù
推求穷尽事物之理。《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上二》:「神宗讲究方田利害,作法而推行之,方为之帐,而布亩高下丈尺不可隐。」《红楼梦》第四八回:「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國語辭典》:讲究(講究)  拼音:jiǎng jiu
1.力求事物之精美。《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那晓得风水的讲究,叫做父做子笑,子做父笑,再没有一个相同的。」
2.注意、顾虑的道理。如:「你别小看这小玩意儿,制造技术可是非常讲究。」
3.议论、讨论。《红楼梦》第九○回:「不但紫鹃和雪雁在私下里讲究,就是众人也都知道黛玉的病也病得奇怪。」
《國語辭典》:体究(體究)  拼音:tǐ jiù
1.追查究竟。宋。洪迈《夷坚丁志。卷四。沅州秀才》:「秀才果已毙,四体如刀裂。寺以告县,遣巡检索忠者体究其事云。」
2.仔细考察研究。《金史。卷二七。河渠志》:「泰和二年九月,敕御史台官:『河防利害,初不与卿等事。然台官无所不问,应体究者亦体究之。』」
《国语辞典》:细考(细考)  拼音:xì kǎo
仔细考究。《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他的单名本是个升官的『升』字,后来做了官才改的,这也不用细考。」
《漢語大詞典》:参究(參究)
(1).参验考究。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则易破。”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一:“虽二教之説,诞幻无实,然参究互考亦惟一悟耳。”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今不於不可用力处参究,而唯欲於致力处着脚,则已失 孔 孟 不传之秘矣。”
(2).弹劾查究。《金瓶梅词话》第九五回:“本当参治你这狗官,且饶你这遭,下次若再有犯,定行参究。”清史稿·圣祖纪三:“九卿议王贝勒差人出外,查无勘合,即行参究。”
《国语辞典》:易例  拼音:yì lì
书名。清惠栋撰,二卷。考究汉儒之传以发易之本例,分九十类,惠氏精研古义,所采摭多专门授受之学。
《漢語大詞典》:雕舄
装饰考究的鞋子。 南朝 梁 江淹 《让太傅扬州牧表》:“文剑雕舄,礼殊轩殿。”
《漢語大詞典》:总练名实(總練名實)
犹言综核名实。谓综合考究事物的名称和实际,使之允当。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 诸葛孔明 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总练名实之意,自见於言语。”
分類:综合考究
《國語辭典》:查考  拼音:chá kǎo
调查考究、弄清事实。《西游记》第一四回:「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怎能脱身?」《红楼梦》第九一回:「今日可是过了明路的了,省得我们二爷查考你。」
《國語辭典》:穷本极源(窮本極源)  拼音:qióng běn jí yuán
推究事情的根本。如:「要恢复民族地位,穷本极源,先要将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也作「穷源推本」。
《国语辞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拼音:shuō wén jiě zì
书名。东汉许慎撰,三十卷,为中国第一部有系统分析字形及考究字源的字书。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编排法。字体以小篆为主,收录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列古文、籀文等异体为重文,共计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次及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晚近注家以清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最为精博。简称为「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