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拄笏
见“ 拄笏看山 ”。
《國語辭典》:拄笏看山  拼音:zhǔ hù kān shān
笏,上朝时所持的手版。晋王徽之担任桓冲的车骑参军,桓冲询问王徽之时,王徽之以朝笏捂著面颊,悠然的观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比喻人倜傥不羁,身在官场却有閒情雅致。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國語辭典》:簪笏  拼音:zān hù
冠簪与手版,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为官贵显。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升嫜衣巾。」
《骈字类编》:十笏
隋唐嘉话显庆中王元策使西域有维摩居士石室以手板纵横量之得十笏 邓云霁漱玉斋赋窥之止存四壁量之不满十笏三丁鹤年悼湖心寺壁东文上人诗见 生下
《國語辭典》:袍笏  拼音:páo hù
古时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凡五百馀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诣贾氏拜夫人。」
《分类字锦》:端笏
江淹 从建平王游纪南城诗敛衽依光采端笏奉仁明韩翃赠王逖诗 端笏事龙楼,思閒辄告休。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万笏(萬笏)
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明 华钥 《吴中胜记》:“庙后 天平 如锦屏。入座,其峰皆立,僧曰:‘此万笏朝天也。’”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故跋中亦言其用景多幽暗,少开远,而自喜深秀过之。是为《万笏朝天图》《万竿烟雨图》,则彷彿 郭河阳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國語辭典》:象笏  拼音:xiàng hù
象牙制成的手板。明代以前一至五品的高官所执。《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也称为「象简」。
《漢語大詞典》:还笏(還笏)
(1). 唐高宗 将立 武则天 为后, 褚遂良 谏,帝不听。 遂良 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事见《旧唐书·褚遂良传》。后用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唐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诗:“不听还笏諫,几覆缀旒祧。” 宋 陆游 《自嘲》诗:“独立未除还笏气,餘生犹待闔棺论。”
(2).致仕,辞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古有一言腰相印,谁教他,满篋婴鳞疏。还笏退,不回顾。” 元 姚燧 《耶律钧赠官制》:“固求还笏,难断抗章。”
《漢語大詞典》:绅笏(紳笏)
(1).大带与笏板。古仕宦者所服用。宋史·刘伯正传:“ 伯正 立殿下,绅笏儼然,声色不动。”
(2).指做官。 宋 陈造 《惟安堂赋》:“审吾身之易安,顾何赖於绅笏。”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丞兼怀赤方先生》诗:“平生独奇尚,绅笏一时情。”
《漢語大詞典》:滑笏
(1).水波动荡不定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高 曰:忆晚 唐 有‘鱼鳞可怜紫,鸭毛自然碧’句。无一字言春水,而晴波滑笏之状,如在目前。”
(2).指动荡不定的水波。 清 黄景仁 《貂裘换酒·潞河舟次》词:“稳买 潞河 舟一叶,载去昔时书剑,趁滑笏,半川漪簟。”
《國語辭典》:牙笏  拼音:yá hù
象牙制的笏板,古代臣子上朝时所用。后亦用于道士朝见真人或斋醮科仪。《西游记》第一一回:「太宗闻言,抬头观看,只见那人: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著罗袍隐瑞光。」《红楼梦》第一○二回:「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著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
《漢語大詞典》:执笏(執笏)
(1).拿着笏板。古时臣下朝见君王或臣僚相见时,手持玉石、象牙或竹、木的手板为礼。仪礼·士相见礼“上大夫相见以羔” 唐 贾公彦 疏:“常朝及餘会聚皆执笏。”晋书·舆服志:“笏,古者贵贱皆执笏,其有事则搢之於腰带。” 晋 陆机 《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诗:“执笏 崇贤 内,振缨层城阿。”
(2).称臣。 三国 魏 锺会 《与吴主书》:“执笏之心,载在名策。”
《國語辭典》:一笏  拼音:yī hù
二十四两银子或五十两银子。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我有黄金一笏送与,聊表报答之意。」《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路经镇江二人复访大慈庵,赠尼师金一笏。」
《國語辭典》:搢笏  拼音:jìn hù
把笏板插在腰带上。《新唐书。卷一二六。列传。张九龄》:「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分类字锦》:故笏
唐书魏谟传俄为起居舍人帝问卿家书诏颇有存者乎谟对惟故笏在诏令上送郑覃曰在人不在笏帝曰覃不识朕意此笏乃今甘棠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