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50,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竹深
竹炉
剖竹
竹竿
野竹
竹素
竹柏
竹床
竹房
湘竹
爱竹
密竹
骑竹
竹鸡
竹实
《骈字类编》:竹深
元 虞集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 竹深每听尚书履,池暖时分太液杯。
《漢語大詞典》:竹炉(竹爐)
亦作“ 竹罏 ”。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之一:“易简高人意,匡牀竹火炉。” 宋 韩驹 《夜与疏山清公对语因设果供戏成长句》:“竹罏篝火曲木牀,乌柏为烛枫脂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熏坑》:“时当冬月,坑火初燃……所费无多。 江 南柴灶, 闽 楚 竹炉,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敷 《重游惠山》诗:“竹炉未改前番火,松石强如我辈顽。”
《漢語大詞典》:剖竹
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相当于后来的委任状。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宋 司马光 《谢提举崇福宫表》:“剖竹 雍都 ,蔑闻于治教。”参见“ 剖符 ”。
分類:封爵剖分
《國語辭典》:剖符  拼音:pǒu fú
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
《國語辭典》:竹竿  拼音:zhú gān
1.用竹子的茎干做成的竿子。《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2.《诗经。卫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竹竿,卫女思归也。」或亦指男子怀念旧好之诗。首章二句为:「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骈字类编》:野竹
唐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一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唐 孟郊 悼亡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唐 李贺 感讽五首 其五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 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 野竹连荒草,平陂接断崖。
唐 杜牧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
《國語辭典》:竹素  拼音:zhú sù
竹简和缣素,引申为书籍。清。龚自珍〈人月圆。绿珠不爱珊瑚树〉词:「几堆竹素,二顷梅花。」
分類:史册书籍
《漢語大詞典》:竹柏
(1).谓竹与柏。后汉书·桓帝纪:“﹝ 延熹 九年﹞冬十二月, 洛城 傍竹柏枯伤。”
(2).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 晋 孙绰 《司空庾冰碑》:“夫良玉以经焚不渝,故其贞可贵;竹柏以蒙霜保荣,故见殊列树。”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如彼竹柏,负雪怀霜。” 刘良 注:“竹柏,喻坚贞也。” 清 彭绍升 《秋士先生墓志铭》:“先生竹柏之性,有节有文。”
(3).柏树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柏:“ 峨眉山 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
《漢語大詞典》:竹床(竹牀)
竹牀:亦作“ 竹床 ”。 竹制的床。 唐 韩愈 《题秀禅师房》诗:“桥夹水松行百步,竹牀莞席到僧家。” 唐 白居易 《村居寄张殷衡》诗:“药銚夜倾残酒暖,竹牀寒取旧毡铺。” 宋 苏辙 《病退》诗:“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 徐铸成 《报海旧闻》十八:“盛暑时,各家吃完了晚饭,就先后把竹床搬到了院子里,乘凉往往到深夜。”
《骈字类编》:竹房
唐 孟浩然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
唐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唐 刘长卿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辞前苏州韦使君 春归花殿暗,秋傍竹房多。
唐 于武陵 夜寻僧不遇 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
唐 任翻 再游巾子山寺 野鹤尚巢松树遍,竹房不见旧时僧。
《國語辭典》:湘竹  拼音:xiāng zhú
斑竹的别名。参见「斑竹」条。
《骈字类编》:爱竹(爱竹)
唐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元 曹文晦 题筠轩友竹诗卷 诗人爱竹如爱宾,娟娟秀色诗争新。
《漢語大詞典》:密竹
密生之竹。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檜松杉楩柟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
《漢語大詞典》:骑竹(騎竹)
(1).后汉书·郭伋传:“ 伋 前在 并州 ,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因以“骑竹”为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 唐 刘禹锡 《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宋 危西麓 《风流子·郭县尹美任》词:“看父老裊花,苦遮去辙,儿童骑竹,争问归期。” 元 赵孟俯 《送柳汤左怀孟总管》诗:“老子分符称太守,诸儿骑竹候前茅。”亦作“ 骑青竹 ”。 唐 杜甫 《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诗:“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 费长房 从仙人 壶公 入深山学道,后“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后因以“骑竹”指仙家出行。 宋 赵彦瑞 《念奴娇·中秋》词:“归来一笑, 葛陂 还访骑竹。”
(3).见“ 骑竹马 ”。
《漢語大詞典》:骑竹马(騎竹馬)
古时儿童常相与骑竹马为戏,后因用作咏儿童生活与友谊的典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公 语诸人曰:‘少时与 渊源 共骑竹马。’” 唐 白居易 《喜入新年自咏》:“ 大历 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 会昌 春。” 前蜀 韦庄 《途次逢李氏兄弟感旧》诗:“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亦省作“ 骑竹 ”。 唐 杜甫 《清明》之一:“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与两从兄,自鬭草骑竹,以至就外傅,皆未尝一语失敬爱之度。”
《國語辭典》:竹鸡(竹雞)  拼音:zhú jī
动物名。鸟纲鸡形目雉科。体形粗短圆胖,似鹑而稍大。尾短而圆,羽毛呈褐色,腹部乳白色。因喜居竹林间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竹实(竹實)
(1).竹子所结的子实,形如小麦。也称竹米。《韩诗外传》卷八:“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世说新语·栖逸“ 阮步兵 啸闻数百步”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尝游 苏门山 ,有隐者莫知姓名,有竹实数斛杵臼而已。”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竹实﹝发明﹞引 陶弘景 曰:“竹实出 蓝田 。 江 东乃有花而无实,顷来斑斑有实,状如小麦,可为饭食。” 清 孙枝蔚 《长相思》诗:“荆棘参天梧桐死,那有竹实可为粮?”
(2).即竹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竹实:“ 陈藏器 《本草》云:‘竹肉,一名竹实,生苦竹枝上。大如鸡子,似肉臠,有大毒,须以灰汁煮二度,炼讫乃依常菜茹食,炼不熟则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也。’此説与 陈承 所説竹实相似,恐即一物,但苦竹上者有毒尔,与竹米之竹实不同。”参见“ 竹肉 ”。
《國語辭典》:竹肉  拼音:zhú ròu
1.竹笋。
2.植物名。担子菌类锈菌科真锈菌属,竹蓐病原真菌之孢子堆。寄生在竹秆及枝条,初呈红褐色斑点,初冬破皮而出,呈杏黄色,四、五月间成黄白色,雨季吸水则成洋菜状凝胶,状如木耳,生苦竹枝上者有剧毒。可治赤白痢,以陈年者为佳。也称为「竹菰」、「竹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