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二姓
云情
结缡
燕私
桃夭
春期
孤栖
好合
陶情
老爷
情通
行缠
过礼
楚岫
儿女情
《國語辭典》:二姓  拼音:èr xìng
1.缔结婚姻的男女两家。《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2.两朝的君主。《汉书。卷七二。龚胜传》:「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宋书。卷八九。袁粲传》:「粲自以身言嗹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
3.两个丈夫。元。陈樵〈节妇赋〉:「予敢辱先人之教兮,以一身而事二姓。」
《漢語大詞典》:云情(雲情)
(1).云的情状。 宋 侯寘 《踏莎行·约云庵寻梅》词:“雪意初浓,云情已厚。黄昏散尽扶头酒。”
(2).喻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性格。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自适题诗寄赠》:“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张道者》:“ 慈觉长老 书 妙圆塔院 张道者 壁云: 张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画。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
(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云情去住终难信,花意有无休更问。” 明 许自昌《水浒记·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籙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
《國語辭典》:结缡(結縭)  拼音:jié lí
本指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女儿系上佩巾,并谆谆教诲的仪式。语本《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后用以告诫子女。汉。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亦泛指结婚。唐。权德舆〈鄜坊节度使推官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结缡周月,遭罹柏舟之痛。」也作「结缡」。
《國語辭典》:燕私  拼音:yàn sī
1.以宴享尽其私谊。《诗经。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2.休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國語辭典》:桃夭  拼音:táo yāo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或亦指贺嫁女之诗。首章二句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漢語大詞典》:春期
(1).春季;春时。 唐 苏颋 《长乐花赋》:“假春期而不彩,虽秋令而不残。”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宋 陆游 《馀寒》诗:“漠漠餘寒透客衣,江村倍觉失春期。”
(2).男女约会之期。 唐 皎然 《拟长安春词》:“春期不可定,春曲懒新翻。”
《國語辭典》:孤栖(孤棲)  拼音:gū qī
独自停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兄枉自灰其志,究见何益?况在家无聊,未免有孤栖之叹。」
《國語辭典》:好合  拼音:hǎo hé
1.指结为夫妻,和好相亲。如:「百年好合」。
2.志意相投。汉。桓宽《盐铁论。结和》:「夫两主好合,内外交通,天下安宁。」
《漢語大詞典》:陶情
(1).怡悦情性。 唐 贾岛 《和刘涵》:“陶情惜清澹,此意復谁攀。”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廷章 ﹞对 王翁 道:‘表妹之疾,是抑鬱所致,常须於宽敞之地,散步陶情,更使女伴劝慰,开其鬱抱,自当勿药。’”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逞风魔少年逸兴,借曲中妙理陶情。”
(2).谓男女欢会调情。 元 张可久 《一枝花·携美人湖上归》套曲:“想当年 小小 ,问何处卿卿。 东坡 才调, 西子 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咱两个谩相邀此地陶情。” 清 严虞惇 《艳囮》:“ 明 万歷 之末,上倦於勤,不坐朝,不閲章奏,輦下诸公亦泄泄沓沓。然间有陶情花柳者,一时教坊妇女,竞尚容色,投时好以博貲财。”《何典》第六回:“那男子并无怕惧,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乐,你是甚么野鬼,敢来閒多管!’”
《國語辭典》:老爷(老爺)  拼音:lǎo ye
1.旧时对于官绅的敬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知府道:『你的冤已雪了。』李氏道:『多谢老爷天恩!』」《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
2.仆人对主人的敬称。《红楼梦》第九三回:「小的本不敢说,我们老爷只是太好了,一味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
3.妻子对丈夫的敬称。《红楼梦》第三三回:「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
4.外祖父的俗称。
5.对科举时代举人的尊称。科举时代对秀才称相公,对举人称老爷。《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漢語大詞典》:情通
通情。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后汉书·吕布传:“ 卓 又使 布 守中閤,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漢語大詞典》:行缠(行纏)
裹足布;绑腿布。古时男女都用。后惟兵士或远行者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双行缠曲》:“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 隋 杜宝 《大业杂记》:“﹝ 煬帝 御龙舟﹞其引船人普名殿脚一千八百人,并着杂锦采装袄子、行缠、鞋袜等。” 宋 范成大 《病中绝句》之二:“溽暑薰天地涌泉,弯跧避湿挂行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整整齐齐尽摆搠,三停来繫青布行缠,折半着黄紬絮袄。”
《國語辭典》:过礼(過禮)  拼音:guò lǐ
1.超越礼数。《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
2.订婚后,在结婚前夕,男方送到女方家的礼物。并有通知即将举行婚礼的意思。
3.成亲、结婚。《刘知远诸宫调。第一》:「选定吉日良辰,诸亲友相见。磨麦造酒,排喜庆筵席。至天晚,二人过礼。」
《漢語大詞典》:楚岫
(1). 楚 地山峦。 唐 韦迢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 楚 岫千峰翠, 湘 潭一叶黄。” 唐 朱庆余 《送人下第归》诗:“岸阔湖波溢,程遥 楚 岫微。”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即事》曲:“俊友 吴 鉤,清秋 楚 岫,退叟 齐 丘。”
(2).指 巫山 。泛指男女欢会处。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所恨 洛川 波隔, 贾午 墻高,连云不及於 秦 臺,荐梦尚遥於 楚 岫。”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访兴不遇》:“自怜迁客去 长沙 ,迷 楚 岫隔京华,匆匆不尽离情话。” 柴萼 《梵天庐丛录·妙判三十则》:“启北门钥而荡乃春心,神迷 楚 岫;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梦绕 阳臺 。”
《漢語大詞典》:儿女情(兒女情)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受老丈深恩,已为难报。今为儿女之情,一时不能自禁,猖狂至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鲁凤藻 、 陈梦湘 、 商宝意 、 金台衡 ﹞皆善言儿女之情。” 欧阳予倩 《馒头庵》第五场:“说罢了儿女情芳心已碎,学蝴蝶到花前比翼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