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小开门(小開門)
(1).京剧曲牌。以胡琴或笛演奏。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大都用为更衣、写信、拜贺、帝王后妃临朝或出场时的伴奏曲。
(2).旧时 南京 一带迎婚花轿至女家时,女宅所索取的开门钱。 胡韫玉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江苏》《南京采风记》:“小开门者,彩舆至女宅所索之开门钱也。”
《国语辞典》:帕格尼尼  拼音:pà gé ní ní
Niccolo Paganini
人名。(西元1782~1840)义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十五岁开始旅行演奏,技巧卓绝,后被誉为小提琴之王。作品有威尼斯狂想曲、女巫之舞等。也译作「巴加尼尼」。
《国语辞典》:和声乐器(和声乐器)  拼音:hé shēng yuè qì
能同时演奏出双音以上的合音乐器。为英语harmonic instrument的意译。常见如风琴、钢琴、竖琴、吉他、笙等。
《国语辞典》:钢琴酒吧(钢琴酒吧)  拼音:gāng qín jiǔ bā
备有专人演奏钢琴的酒吧。如:「这家钢琴酒吧的格调不错。」
《国语辞典》:克莱斯勒(克莱斯勒)  拼音:kè lái sī lè
Fritz Kreisler
人名。(西元1875~1962)奥国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初入维也纳音乐院习小提琴,继入巴黎音乐院深造。常至世界各地演奏,西元一九二三年来华,在北京、上海等处演奏,甚受欢迎。作品有〈维也纳随想曲〉、〈爱之欢乐〉、〈爱之忧伤〉、〈中国花鼓〉等小提琴曲。
《国语辞典》:举酒作乐(举酒作乐)  拼音:jǔ jiǔ zuò yuè
举办酒宴,演奏音乐,以表示庆贺。《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然传》:「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
《国语辞典》:浪漫乐派(浪漫乐派)  拼音:làng màn yuè pài
流行于十九世纪的乐风,特点是不论在作曲或演奏上,都以展现个性、自我、无拘无束的情感为主。此乐派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中撷取灵感。民族曲风强烈,而非专为贵族演奏的乐曲。
《国语辞典》:即席演奏  拼音:jí xí yǎn zòu
现场随兴的乐器演奏,多指原无计画的演出。如:「李大师这一场即席演奏博得了满堂彩。」
《国语辞典》:国家音乐厅(国家音乐厅)  拼音:guó jiā yīn yuè tīng
由国家设立的音乐厅,可供国内外大型音乐表演、演奏的室内场地。中华民国国家音乐厅,设于台北,已于民国七十六年十月正式开幕启用。
《国语辞典》:结婚进行曲(结婚进行曲)  拼音:jié hūn jìn xíng qǔ
指在婚礼上新人进、出场时所演奏的进行曲。在西方的婚礼上常用的结婚进行曲有华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中的〈婚礼合唱〉,以及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中的〈结婚进行曲〉。
《国语辞典》:钢琴二重奏(钢琴二重奏)  拼音:gāng qín èr chóng zòu
两位演奏者共用一架钢琴或各用一架钢琴来弹奏乐曲。为英语piano duet的意译。二人共用一架琴,称为四手联弹。以二架琴合奏,称为双钢琴。
《国语辞典》:哈农钢琴教本(哈农钢琴教本)  拼音:hā nóng gāng qín jiào běn
法国风琴演奏家兼钢琴教师哈农所作的钢琴练习教材。教本中特别重视手指的敏捷感,及左右手指的运动。
《国语辞典》:噪音音乐(噪音音乐)  拼音:zào yīn yīn yuè
指二十纪中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利用机械演奏装置,结合电子录音技术,将传统不被认为是音乐的声音当作表现的媒介。有人以为这种音乐表现了高科技社会不安变动、晦暗心灵的一面。
《国语辞典》:灌唱片  拼音:guàn chàng piàn
用机器记录歌唱或乐器演奏的声音,制成唱片。
《国语辞典》:过门儿(过门儿)  拼音:guò mén ér
在戏剧表演时,唱词中断,只以乐器演奏时的曲调。也称为「过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