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泡菜  拼音:pào cài
蔬菜在经过调味及浸渍之后,而成为有种特殊风味的生菜。如:「世界各地都有做法不同而风味各异的泡菜,如四川泡菜、韩国泡菜……等。」「韩国泡菜相当出名。」
《國語辭典》:过水面(過水麵)  拼音:guò shuǐ miàn
煮熟后再用凉水浸过的面条。
《漢語大詞典》:滥浆(濫漿)
水浸干果制成的饮料。 南朝 梁 刘孝威 《望雨》诗:“侍童拂羽扇,厨人奉滥浆。” 唐 骆宾王 《灵泉颂》:“太夫人在迟暮之年,有温劳之疾,非滥浆不可以适口,非源泉不可以蠲疴。”
《國語辭典》:塌方  拼音:tā fāng
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使道路、堤坝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也称为「坍方」。
《国语辞典》:漏脯充饥(漏脯充饥)  拼音:lòu fǔ chōng jī
漏脯,被屋漏水浸染的隔夜肉类,会生漏脯毒,食后上吐下泻,胸膈满胀,肠如刀割,甚而致死。漏脯充饥比喻只顾眼前小利与欲望而不顾后患。《抱朴子。外篇。嘉遁》:「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国语辞典》:果子乾儿(果子乾儿)  拼音:guǒ zi gān ér
以沸水浸泡柿饼、杏乾,佐以藕片,加糖,而成稀糊状的食品。
《国语辞典》:防雨布  拼音:fáng yǔ bù
雨水浸不透的纺织品。用致密的帆布、亚麻布或亚麻和棉的混纺织品浸在防水液体中制造。粗而厚的做遮盖货物的苫布,细而薄的用来做雨衣。
《国语辞典》:盐藏品(盐藏品)  拼音:yán cáng pǐn
一种食品保存法。将原料撒盐或以盐水浸渍处理,以脱去一部分水分,且使食盐渗透到食品中,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并提高其保藏性。
《國語辭典》:黄豆芽(黃豆芽)  拼音:huáng dòu yá
用水浸泡黄豆所生的芽,可作菜肴。《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脍,两碟小吃。那小吃,一样是炒肉皮,一样就是黄豆芽。」《痴人说梦记》第一回:「上面摆了三四个黄泥大瓦盆。内盛著沙糖拌了三寸长的红烧鲫鱼,又有一盆白菜炒肉片,一盆连汤的黄豆芽,都是买剩了一小半的。」
《漢語大詞典》:桄榔须(桄榔鬚)
桄榔树叶下的须子,细长如马尾,用盐水浸渍后异常坚韧,常用以缚船。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贾人船不用铁钉,只使桄榔鬚繫缚,以橄欖糖泥之,糖乾甚坚,入水如漆也。”
《漢語大詞典》:汗漉漉
汗水浸湿的样子。 于敏 《西湖即景》:“拾级而上,路湿苔滑,一会儿浑身汗漉漉的了。”
《漢語大詞典》:汗浸浸
汗水浸湿貌。 姚雪垠 《长夜》三八:“跑了一会儿,觉得身上已经汗浸浸的了。” 吉学霈 《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他那黑里透红的大脸膛上,还汗浸浸的冒着热气。”
《漢語大詞典》:沈李浮瓜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后以“沈李浮瓜”借指消夏乐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 宋 沈与求 《秋日戏呈蒋达可检讨》诗:“西风槭槭舞庭櫰,沈李浮瓜事益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日转午,脱巾散髮,沈李浮瓜,宝扇摇紈素。”《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 西门庆 令他安排酒来,不一时,冰盆内沈李浮瓜,凉亭上偎红倚翠。”参见“ 浮瓜沈李 ”。
《漢語大詞典》:浮瓜沈李
亦作“ 浮瓜沉李 ”。 语出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沉李”代指消夏乐事。 宋 苏轼 《答苏伯固书》之四:“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通夕而罢。” 明 王雅宜 《步步娇·初夏题情》套曲:“记昔日欢娱在画堂,今日里浮瓜沉李没心想。”
分類:瓜果解渴
《漢語大詞典》:耐水
经得起水浸而不易腐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杉﹝集解﹞引 苏颂 曰:“人家常用作桶板,甚耐水。”
《漢語大詞典》:柔麻
谓用水浸麻,使之软化。诗·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汉 郑玄 笺:“於池中柔麻,使可缉绩作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