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抵 → 抵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人质(人質)  拼音:rén zhì
为了取信于对方而作为抵押,或为对方所拘留的人。
《國語辭典》:典质(典質)  拼音:diǎn zhì
用物品抵押,向人借贷金钱。《旧唐书。卷一四○。卢群传》:「先寓居郑州,典质良田数顷。」《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也作「典当」。
《國語辭典》:交质(交質)  拼音:jiāo zhì
1.古时列国为彼此取信,而互相交换人质。《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又南结张步及富平、获索诸豪杰,皆与交质连衡。」
2.互换物品,作为抵押。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何其不能折契钟庾,而襜帷交质。」
3.相互质问。宋。岳珂《桯史。卷一三。选人戏语》:「一日为古冠服数人游于庭,自称孔门弟子,交质以姓氏。」
《漢語大詞典》:重质(重質)
重要的人质。古时派往别国或别处去作抵押的人,多为君王的亲属或重臣。墨子·旗帜:“井灶有处,重质有居。” 岑仲勉 简注:“重质,指他国之为质者。”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 汉 兴以来,修好,结和亲,所聘遗单于者甚厚。然不纪重质厚赂之故改节,而暴害滋甚。”
《國語辭典》:契约(契約)  拼音:qì yuē
二人以上同意的事项,依据法律习惯,彼此商订互相遵守的条件,而以文字为凭据者。也称为「契据」。
《國語辭典》:典押  拼音:diǎn yā
用物品抵押向人借金钱。如:「他为了筹措父亲的医药费,把房子典押了。」也作「典当」。
《國語辭典》:押当(押當)  拼音:yā dàng
1.收受抵押物放债取利的店铺。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四。述异。张汶祥之狱》:「值马公巡抚浙江,擒斩海盗颇众,复禁歇押当,汶祥益贫无赖。」
2.抵押借钱。
《國語辭典》:解当(解當)  拼音:jiè dàng
抵押、典当。《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或遇见卖花的有株好花,不论身边有钱无钱,一定要买。无钱时便脱身上衣服去解当。」
分類:抵押
《漢語大詞典》:质物(質物)
用作抵押的东西。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雪香失钗》:“ 乐平 东关民 张五郎 , 淳熙 七年,姻戚从假质物,付以一金釵,过期不及, 张 自出钱往赎。”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质物值钱者,纔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
《國語辭典》:典当(典當)  拼音:diǎn dàng
1.以物品质押贷款。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若到官司使钞时,则除典当了閒文字。」也作「典钱」、「典质」、「典押」、「典鬻」、「质典」、「质押」。
2.当铺。《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他四十年前,在泗州同人合本开典当。」
《國語辭典》:典贴(典貼)  拼音:diǎn tiē
卖身为奴仆。唐。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债负,遂相典贴,渐以成风。」
《漢語大詞典》:当卖(當賣)
以物品抵押向当铺借钱。 巴金 《家》三三:“居然做得出这种丑事:把你妻子的首饰也骗去当卖了。”
《漢語大詞典》:悬钱(懸錢)
谓以物抵押的贷款。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 宏 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券,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参见“ 悬券 ”。
分類:抵押贷款
《漢語大詞典》:悬券(懸券)
以物抵押贷款的文券。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帝后知,制悬券不得復驱夺,自此后贫庶不復失居业。”参见“ 悬钱 ”。
分類:抵押贷款
《漢語大詞典》:原契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原有文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卖身旗下》:“民人奴僕,背主投旗,挟制主人,勒索原契,妻子子财物交与刑部。”
《漢語大詞典》:解典
解送典铺,抵押换钱。《元典章·礼部二·牌面》:“今后军官敢有不虔,擅将所备牌面解典质当者,取问明白,即将所质牌面追给,仍断五十七下,削降散官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