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巧手
巧工
二绝
词业
艺学
奏技
献艺
工用
工技
术家
杂作
极数
伎术
射艺
逸品
《國語辭典》:巧手  拼音:qiǎo shǒu
形容技艺精巧。《六韬。卷四。虎韬。军用》:「修治政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
《國語辭典》:巧工  拼音:qiǎo gōng
技艺精巧的工匠。《墨子。法仪》:「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工丁绥者,为常满灯。」
《漢語大詞典》:二绝(二絶)
(1).同时并称的两种卓绝的技艺。指 南朝 陈 顾野王 所画古贤和 王褒 为它写的赞。陈书·顾野王传:“ 宣城王 为 扬州 刺史, 野王 及 琅邪 王褒 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 野王 又好丹青,善图写,王於东府起斋,乃令 野王 画古贤,命 王褒 书赞,时人称为二絶。”后亦以“二絶”为称颂别人二种绝艺之典。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 希逸 ,春蚓秋蛇病 子云 。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絶更逢君。”此指 孔宗翰 的诗和草书。
(2).同时并称的两位才行卓绝的人物。指 北齐 的 苏珍之 和 宋世轨 。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轨:“ 世轨 ,幼自严整。好法律,稍迁廷尉卿……时大理正 苏珍之 亦以平干知名。寺中为之语曰:‘决定嫌疑 苏珍之 。,视表及里 宋世轨 。’时人以为寺中二絶。”
《漢語大詞典》:词业(詞業)
词章之技艺。 唐 李德裕 《与桂州郑中丞书》:“小子词业浅近,获继家声。 武宗 一朝,册命典誥,军机羽檄,皆受命撰述。”宋史·洪遵传:“父留沙漠,母亡, 遵 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参见“词艺。”
分類:词章技艺
《漢語大詞典》:艺学(藝學)
(1).指经学;文章典籍之学。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艺学未优,声绩不树。”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 平凉 曾孙讳 倕 ,赠尚书礼部郎中,以艺学与 苏源明 相善。” 宋 曾巩 《应举启》:“伏念 巩 材质浅陋,艺学荒芜。”
(2).指技艺之学。如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等。 清 马建忠 《富民说》:“凡此皆我 中国 蚕书蚕説诸家所未之前闻,而彼皆创立艺学以教导民。”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艺学科。凡天文、地理、测算、製造之类皆属焉。”
《漢語大詞典》:奏技
亦作“ 奏伎 ”。 表演技艺。晋书·刘隗传:“ 庐江 太守 梁龕 明日当除妇服,今日请客奏伎,丞相长史 周顗 等三十餘人同会。”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
《國語辭典》:献艺(獻藝)  拼音:xiàn yì
呈献技能,表演才艺。《左传。襄公十四年》:「商旅于市,百工献艺。」唐。白行简〈舞中成八卦赋〉:「客有欣千载之一时,歌圣功而献艺。」
《國語辭典》:工用  拼音:gōng yòng
1.工匠之事。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2.工事的费用。《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省遣漕副马之贞与源等按视地势,商度工用,于是图上可开之状。」明。邱浚《大学衍义补。宫阙之居》:「后世人主,其或有所营建,必先计其工用,而以文帝为法。」
《漢語大詞典》:工技
(1).百工的技艺。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 鸿都 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唐 王以 释迦 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作为 文成公主 的嫁奁;又给予……营造与工技著作六种,治四百零四种病的医方一百种。”
(2).从事各种技艺的人。管子·七臣七主:“夫男不田,女不緇,工技力於无用,而欲土地之毛,仓库满实,不可得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未及条上,已散遣修 京城 役夫,减皇城逻卒,止禁庭工技,出近侍尤无状者。”
《漢語大詞典》:术家(術家)
(1).古代指擅长天文历算的学者。后汉书·律历志上:“截管为律,吹以考声,列以物气,道之本也。术家以其声微而体难知,其分数不明,故作準以代之。”晋书·天文志上:“三光之行,不必有常,术家以算求之,各有异同,故诸家历法参差不齐。”
(2).特指操占验、阴阳等方术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方策既山积於儒门,而内书亦鞅掌於术家。”新唐书·王疑传:“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疾不视事以厌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太师 父 準 葬 临平山 ,为駞形。术家谓駞负重则行,故作塔於駞峰。” 清 赵翼 《四月初一日营葬事于马迹山礼成敬志》诗:“多谢术家言,佳城荫后昆。”
(3).精通权谋的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 范蠡 、 张良 是也。”
(4).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假如术家所谓仇,必是何等为最?”术,此指剑术。
《漢語大詞典》:杂作(雜作)
(1).一起工作。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於市中。”《汉书·沟洫志》:“宜遣 焉 ( 杨焉 )及将作大匠 许商 、諫大夫 乘马延年 杂作。”
(2).同时发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凡敷糝膏濯之剂,尝试略遍,痛痒杂作,大妨应酬。”
(3).各种技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外:]原来世医,还有他长?[末:]凡杂作,可试为;但诸家,略通的。”《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学生敝同窗 聂两湖 ,见在武库肄业,与小儿为师,在舍,本领杂作极富。”
《漢語大詞典》:极数(極數)
(1).穷尽其技艺。易·繫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 孔颖达 疏:“谓穷极蓍策之数,豫知来事,占问吉凶,故云谓之占也。”后汉书·方术传序:“极数知变而不诡俗,斯深於数术者也。”
(2).穷尽其道理。 明 何景明 《龙湾草堂记》:“精思则通,穷理而极数则神。”
(3).最大的数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算歷极数,见路乃明。《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世无衡量筹算,则人之计数,固以指尔;以五指为极数,而不能以左右相代以定位,则五以上宜不能知也。”
《漢語大詞典》:伎术(伎術)
技艺方术。鬼谷子·中经:“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传募有伎术者,待以不次之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伎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数百年前,有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伎术医卜·伎术:“凡伎术皆自 轩辕 始。”
分類:技艺方术
《漢語大詞典》:射艺(射藝)
射箭的技艺。新唐书·泉男生传:“ 男生 纯厚有礼,奏对敏辩,善射艺。”
《國語辭典》:逸品  拼音:yì pǐn
品格不凡、意境超脱。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唐李嗣真书品后》:「秦相刻铭,烂若舒锦,钟张羲献,超然逸品。」也作「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