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9,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承恩
承明
钦承
相承
承天
承家
承颜
承流
承欢
承命
奉承
承乏
承旨
恭承
承务
《國語辭典》:承恩  拼音:chéng ēn
1.承受君主的恩德。唐。杜甫〈丹青引〉:「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西游记》第一○回:「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
2.泛指承受长辈、长官的恩德。如:「子女承恩,何以报亲?」
《漢語大詞典》: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白虎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漢語大詞典》:承明庐(承明廬)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 承明庐 ,归侍 扶风 帐。”
《國語辭典》:钦承(欽承)  拼音:qīn chéng
敬受、敬奉。《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嘉贶益腆,敢不钦承。」明。沈璟《博笑记》第五出:「钦承恩命到崇明,耳又聪来眼又明。」
《國語辭典》:相承  拼音:xiāng chéng
依次接连相续。《文选。班固。西都赋》:「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漢語大詞典》:承天
(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2). 唐 代乐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云舞,二庆善舞,三破阵无,四承天舞……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宫城南中门叫 承天门 。旧唐书·睿宗纪:“兵部尚书 郭元振 从上御 承天门 楼,大赦天下。”
《漢語大詞典》:承家
承继家业。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惟我主人,清白承家,慷愾赋性,四海交游,共识心胸。”
分類:承继家业
《國語辭典》:承颜(承顏)  拼音:chéng yán
顺承他人脸色,表示侍奉的意思。《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序》:「柔色承颜,怡怡尽乐。」唐。杜甫 孟氏诗:「孟氏好兄弟,养亲惟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漢語大詞典》:承流
谓接受和继承良好的风尚传统。《史记·三王世家》:“ 百蛮 之君,靡不乡风,承流称意。”《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后汉书·文苑传·杜笃:“ 太宗 承流,守之以文。” 李贤 注:“ 太宗 , 文帝 也。继体之君,以文德守之。”
《國語辭典》:承欢(承歡)  拼音:chéng huān
1.顺从父母的意思,使父母欢喜。《儒林外史》第八回:「晚生只愿家君归田里,得以菽水承欢,这是人生至乐之事。」《红楼梦》第七五回:「贾政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
2.迎合别人,使人欢悦。《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唐。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漢語大詞典》:承命
受命。左传·僖公十五年:“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何幸承命日,得与夫子俱。”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奴承命代主理家事,岂敢有违。”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诗:“我本是奉天承命的人,上天特命我来统一天下。”
分類:承命受命
《國語辭典》:奉承  拼音:fèng chéng
1.承受的敬词。《左传。昭公七年》:「奉承以来,弗敢失陨。」
2.谄媚讨好他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况且崔宁一路买酒买食,奉承得他好,回去时,就隐恶而扬善了。」《儒林外史》第三回:「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
《國語辭典》:承乏  拼音:chéng fá
语出《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补充空缺的职位,多用为在任者的谦辞。《晋书。卷七○。应詹传》:「吾承乏幸会,来忝此州,图与足下进共竭节本朝,报恩幼主。」
《國語辭典》:承旨  拼音:chéng zhǐ
承接圣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漢語大詞典》:恭承
敬奉。 汉 贾谊 《吊屈原赋》:“恭承嘉惠兮,俟罪 长沙 。”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李白 《东武吟》:“恭承凤皇詔,欻起云萝中。”
分類:敬奉
《國語辭典》:承务(承務)  拼音:chéng wù
本为隋唐及宋时承务郎之官名,后借为富豪子弟或技艺人的称呼。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段承务者,医术甚精。」《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乃遣人密访之,果邢知县之弟,号为四承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