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负矢(負矢)
(1).中箭;带箭。国语·吴语:“譬如羣兽然,一个负矢,将百羣皆奔。” 清 毛奇龄 《遍阅虎圈诸兽和高阳相公》:“鸦翎习习负矢飞,鸡斯之乘归林支。”
(2).背着箭囊。后汉书·郑太传:“妇女犹戴戟操矛,挟弓负矢,况其壮勇之士,以当妄战之人乎!”
(3).犹负弩。古代恭迎尊长之礼。 唐 李商隐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诗:“想就安车召,寧期负矢还。”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县令不劳负矢,俱到驛中相见。”参见“ 负弩 ”。
《國語辭典》:负弩(負弩)  拼音:fù nǔ
古时上级长官来访时,下级官吏背负弩矢在前引导以示尊敬。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宋。苏轼诉衷情。钱塘风景古今奇〉词:「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漢語大詞典》:问省(問省)
问候尊长的起居。 宋 苏轼 《物不可以苟合论》:“圣人惧其相褻而至於相怨也,於是制为朝夕问省之礼。” 明 许潮 《同甲会》:“今小春时节,父母在堂,未免唤妹子出来,同去问省一番则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我与 縹云 ,但逢着时节,才去问省一番。”
《漢語大詞典》:违养(違養)
指父母或尊长去世。 唐 元稹 《唐故河南元君墓志铭》:“先府君违养之岁,前累月而季父侍御史府君捐舘。” 明 袁宗道 《封知县刘公墓志铭》:“书至则 封公 以仲春违养矣。” 明 章懋 《费太常小传》:“ 伯玉 已登乡举而享年不久,既而父亦违养。”
《國語辭典》:官讳(官諱)  拼音:guān huì
官职和名字。唐。白行简《李娃传》:「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痛哭。」
《漢語大詞典》:禀知(稟知)
亦作“禀知”。 谓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 继之 先到藩署谢委,又到督辕禀知、禀谢。” 裴文中 《戎马声中》一:“我也赞成,以为我们底能力也就止于此了。又与L夫人商量妥协后,就去禀知L老太太。”
《漢語大詞典》:肃此(肅此)
敬此。对尊长书札用语,表示恭敬地修此书信,放在颂祝语的前面。如:儿在外身体健康,请勿念。肃此,敬请福安!
《國語辭典》:你老  拼音:nǐ lǎo
对年长者的尊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跑堂的陪笑说道:『这是那儿的话,怎么烦起来咧。伺候你老,你老吩咐吧。』」《老残游记》第七回:「嗳!别哄我罢!我看你老很文雅,不能连这个也不知道。」
分類:尊长敬称
《漢語大詞典》:侍饮(侍飲)
侍候、陪从尊长宴饮。礼记·曲礼上:“侍饮於长者,酒进则起,拜受於尊所……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后来偶值一豪家少妇,以失行下山者,侍饮於客座,谈及妖书之作祟。”
《漢語大詞典》:禀复(稟復)
亦作“ 稟覆 ”。 向尊长回报。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奚宣赞 ﹞来到堂前稟覆妈妈:‘今日儿欲要湖上闲翫,未知尊意若何?’”《水浒传》第十三回:“兵马都监 李成 上厅稟復 梁中书 道:‘ 周谨 鎗法生疎,弓马熟嫻;不争把他来退了职事,恐怕慢了军心。’”
分類:尊长回报
《國語辭典》:犯讳(犯諱)  拼音:fàn huì
1.不避尊长的名讳。《南史。卷二三。列传。王诞》:「下官以犯讳被代,未知明府讳。」明。李贽《焚书。卷一。书答。又答京友书》:「然称其名则以为犯讳,故长者咸讳其名而称字。」
2.触犯忌讳。如:「民俗心理说『死』犯讳,因此有很多的替代的委婉说法。
《漢語大詞典》:真伯
道教徒中道行高的尊长。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今人动自负道家真伯, 释氏 果位,恐悉过矣。”
《國語辭典》:太太  拼音:tài tai
1.明时对巡抚以上官员妻子的尊称。《续说郛。第一六。甲乙剩言。边道诗》:「盖部民呼有司卷属,惟中丞以上得呼太太耳。」
2.称谓:(1)丈夫称妻子。如:「太太,晚饭准备好了吗?」(2)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3)仆人称女主人。《红楼梦》第三回:「一个丫鬟走来笑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國語辭典》:兵谏(兵諫)  拼音:bīng jiàn
以武力进谏君主。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
《漢語大詞典》:应唯(應唯)
古代礼仪。口应“唯”声,表示遵从。多用于对尊长。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又曰:‘大惊怕否? 胡二姊 知君在此,故来安慰,无至忧疑也。’ 燧 乃应唯而出。”
《漢語大詞典》:进鲜(進鮮)
(1).谓封建时代官僚贵族向皇帝进献水果鱼虾等时鲜物品。红楼梦第七回:“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一本作“ 送鲜 ”。
(2).谓向尊长者进献时鲜物品。《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 童奶奶 道:‘我变了几两银子,待来还老公;又寻了几个佛手柑与老公进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