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王母
(1).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君﹞尝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极青鸟之书,卒得改葬如吉卜。”
(2).称上古时代的女首领。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王弼 注:“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王母二字并不是祖母,也不是王与母,更不是所谓 西王母 ,应该就是女酋长。”
(3).神话传说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神。 汉 张衡 《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飢。”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西望 瑶池 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咱两个奉 王母 仙旨,将这仙桃来献 桃源洞 二仙子。” 明 何景明 《游猎篇》诗:“ 犇戎 造父 两为佐,大人 王母 遥相待。”《新民歌三百首·踏上梯田上云霄》:“踏上梯田上云霄,去摘 王母 大蟠桃。”
(4).鸟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杜子美 《玄都坛歌》云﹞‘王母昼下云旗翻’,説者多不晓王母,或以为 瑶池 之 金母 也。中官 陈彦和 言…… 蜀 中贡一种鸟,状如燕,色紺翠,尾甚多而长,飞则尾开,颤裊如两旗,名曰王母。则 子美 所言,乃此禽也。”后世官妓之帔子状如王母鸟飞时尾开之形,故以指官妓。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我当了三年王母,如今纳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漢語大詞典》:阿婆
(1).祖母。对老年妇人的敬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枝歌二》:“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南史·齐纪下·郁林王:“帝谓 豫章王 妃 庾氏 (帝之叔祖母)曰:‘阿婆,佛法言有福生帝王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咸亨 以后,人皆云:‘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人。’后果 则天 即位,至 孝和 嗣之。阿婆者, 则天 也;三叔者, 孝和 为第三也。” 元 揭傒斯 《梦两雏》诗:“雨声断道风惊屋,阿婆独抱诸孙哭。” 清 赵翼 《相逢》诗:“老去佳人思昔面,怕听人唤阿婆声。”
(2).称丈夫的母亲。《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其妻不知夫在已不?来孝养勤心,出亦当奴,入亦当婢,冬中忍寒,夏中忍热,桑蚕织络,以事阿婆,昼夜懃心,无时蹔捨。” 元 乃贤 《新乡媪》诗:“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3).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日晚且须归去,阿婆屋里乾嗔。”《水浒传》第四五回:“﹝妇人﹞却教 潘公 对 杨雄 説道:‘我的阿婆临死时,孩儿许下血盆经懺愿心在这 报恩寺 中,我明日和孩儿去那里证盟酬了便回。’”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浄笑介]阿公有得吃。[外]阿婆,这是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4).自称的谦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薛监 ,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 唐 人自称阿婆,婆,即僕字转音也。”
《漢語大詞典》:婆婆
(1).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宋 楼钥 《太硕人潘氏挽词》诗自注:“ 太宗 赐 张文定 齐贤 母詔曰:‘婆婆有福,生得好儿,为国家分忧。’”儒林外史第九回:“那老婆婆白髮齐眉,出来向两公子道了万福。”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婆婆好似 佘太君 ,妇女如同 穆桂英 。”
(2).祖母。 唐 权德舆 《祭孙男法延师文》:“翁翁婆婆以乳菓之奠,致祭於九岁孙男 法延师 之灵。”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妈妈远征,孩儿固当陪侍;婆婆独守,孙子岂忍抛离?”
(3).母亲。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鶯鶯 不忍,以此背婆婆。婆婆知道,除会圣,云雨怎得成合!”
(4).丈夫之母。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公公婆婆,媳妇便是亲儿女,劳役事,本分当为。”儒林外史第六回:“媳妇住着正屋,婆婆倒住着厢房,天地世间,也没有这个道理。” 丁玲 《母亲》:“大姑奶奶是能干的人,绣花有名的好,又快,又会出花样,可是二十年的媳妇一做,被婆婆压倒了。”
(5).妻子。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我那先娶的婆婆可亡化子,这婆婆是我后娶的。” 元 关汉卿 《蝴蝶梦》楔子:“这是我的婆婆,生下三个孩儿,都不肯做农庄生活,只是读书写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唉,同志不晓得,是我婆婆的主意。”
《漢語大詞典》:大母
(1).祖母。墨子·节葬下:“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汉书·济川王刘明传:“ 李太后 ,亲 平王 之大母也。” 颜师古 注:“大母,祖母也。 共王 即 李太后 所生,故云亲祖母也。” 清 刘大櫆 《原君墓志铭》:“然吾父痛先大父之早卒,大母之苦节,而身卑贱,无以彰其名於后世,未尝不欷歔垂涕也。”
(2). 宋 人亦以称太后。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御宴烟火:“ 穆陵 初年,尝於上元日 清燕殿 排当,恭请 恭圣太后 ,既而烧火烟於庭。有所谓地老鼠者,径至大母圣座下,大母为之惊惶,拂衣径起。”
(3).旧时庶子称父亲的嫡配。
《漢語大詞典》:娘娘(孃孃)
(1).称母亲。《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娘娘且是亲生母,我是娘娘亲福(腹)儿。”
(2).也称主妇或老年妇女。《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或为奴婢偿他力,衣饭何曾得具全,夜头早去阿郎嗔,日午斋时娘娘打。”《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引手下三千军离 皆庭 约百里,有一大树,西见一庄,令人唤出一娘娘,当面问:‘此处属那里?’”
(3).称后妃。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 则天娘娘 香火院。”《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圣上思忆娘娘,故遣赐罗衣玉带。” 老舍 《茶馆》第三幕:“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4).称婆母。 黄煜 《碧血录》卷上引 明 魏大中 自谱:“﹝孺人﹞篝一灯先孺人柩前,独纺常至丙夜……诸妹或从暗中相警,纺如故。明日以为言曰:‘我时思见我娘娘,何惧?’”
(5).祖母。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永清县宋石幢:“ 永清县 南辛溜村 大佛寺有石幢,周遭鐫智炬如来心破地狱真言。其末云:‘ 大宋 燕山府 永清县 …… 王士宗 奉,为亡考特建顶幢一口,亡耶耶 王安 、娘娘 刘氏 、亡父 文清 母 梁氏 。’……其称大父耶耶,则未人犹有此称,大母曰娘娘,则末之闻也。”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来信并小包两个,均于昨日收到。这许多东西, 海婴 高兴得很,他奇怪道:娘娘怎么会认识我的呢?”
(6).称女神。《水浒传》第四二回:“正中七宝九龙床上,坐着那个娘娘。”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予姐 淑贞 命以此为 元灵娘娘 寿。”
(7).方言。称父亲的姐妹。
孃孃:1.称母亲。《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儻若一朝拜金闕,莫忘孃孃乳哺恩!”《敦煌变文集·孔子项託相问书》:“ 项託 入山游学去,叉手堂前啟孃孃:‘百尺树下儿学问,不须受记有何方。’”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仁宗 谓 刘氏 ‘大孃孃’,谓 杨氏 ‘小孃孃’。”
(2).称后妃。 宋 无名氏 《朝野遗记·光宗欲速得正位》:“后询近侍大臣屡排当位何故?旁侧有奏曰:‘意望孃孃为趣上尔。’”
(3).方言。称父亲的姐妹。亦以尊称长辈妇女。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八:“‘小孃子’是 良才 的从姑母,矮矮的身材,团团的面孔,看来只有十一二岁的光景……‘喔!’我叫着,‘没想出你这样小的孃孃!’”
《漢語大詞典》:太母
(1).祖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太母,祖母也,犹谓祖为大父。 熙寧 元丰 间称 曹太皇 为太母。 元祐 中,称 高太皇 为太母。皆谓帝之祖母尔。”
(2).泛称皇帝的母亲和祖母。旧唐书·后妃传下·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后歷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
《漢語大詞典》:奶奶(嬭嬭)
亦作“ 奶奶 ”。亦作“妳妳”。
(1).母亲。 宋 孔平仲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诗:“爹爹与嬭嬭,无日不思尔。”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现如今爹爹妳妳都亡尽,但愿得哥哥嫂嫂休嗔忿。” 元 高克礼 《黄蔷薇过庆元贞》曲:“又不曾看生见长,便这般割肚牵肠。唤嬭嬭酩子里赐赏,撮醋醋孩儿弄璋。”
(2).祖母。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像那 巧姐儿 的事,原该我做主的。你 璉二哥 糊涂,放着亲奶奶,倒托别人去。”
(3).也尊称祖母辈的妇女。 章含之 《故乡行》:“他们走过来,亲切地握住我的手,用典型 苏北 习惯招呼我说:‘三奶奶,家来了!’”
(4).对已婚妇女的尊称。犹夫人、太太。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小人斗胆,敢问老爹妳妳一个名姓,也等小人日后结草衔环,做个报答。” 姚克 《清宫怨》第一幕第二景:“我听说 同治爷 的大奶奶也是 老佛爷 给逼死的。”
(5).为婢仆对女主人的称谓。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过了三朝,唤个轿子,抬那 梅氏 回宅……闔宅男妇都来磕头,称为小奶奶。”《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 晁凤 説:‘奶奶也待信不信的,所以叫我来嘱咐 珍姨 。’”红楼梦第九回:“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主子奶奶么!”
(6).对女子的昵称。犹姐姐。 宋 柳永 《玉女摇仙佩·佳人》词:“愿嬭嬭、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投至得见你多情小妳妳,憔悴形骸,瘦似麻秸。”
(7).乳房。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则见他白鬆鬆两隻料袋也似的大妳妳,必定是养儿子的。”
《漢語大詞典》:重慈
指祖母。 宋 文天祥 《与洪端明云岩书》:“某堂有重慈,今年八十有七。”
分類:祖母
《漢語大詞典》:太婆
(1).祖母。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太公太婆,保佑俺家门兴旺,太公太婆早生天界。”
(2). 清 以来俗称曾祖母为太婆。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祖母:“古有称母曰婆者,故称祖母曰太婆。今俗则称祖母曰婆,而曾祖母曰太婆矣。”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墓》诗:“我生堕地时,太婆七十五。”
(3).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征四寇传》第六八回:“ 李逵 当夜听得太公太婆里面啼哭。”
《漢語大詞典》:阿奶(阿嬭)
亦作“ 阿妳 ”。
(1).乳母的俗称。北齐书·恩倖传·穆提婆:“ 后主 襁褓之中,令其(指 提婆 母 陆令萱 )鞠养,谓之乾阿妳。” 唐 戴孚 《广异记·郑会》:“ 滎阳 郑会 ,家在 渭南 ……其家树上,忽有灵语呼阿嬭,即 会 妻乳母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妳婆:“俗称乳母曰阿嬭,亦曰嬭婆。”
(2).母亲。 元 柳贯《祭孙秬文》:“阿翁与汝阿爹阿妳,以家饌祭於中殤童子 阿秬 之魂。” 清 袁枚 《祭妹文》:“阿嬭问:‘望兄归否?’”
(3).祖母。 清 翟灏通俗编·称谓:“説文尔本作尒,故嬭亦变体为妳。今 吴 俗称祖母曰阿妳……盖凡妇人尊老者,概有阿妳之称,今亦然也。”
《漢語大詞典》:祖婆
祖母。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祖:“ 乐清县 白鹤寺 鐘款识有祖翁、祖婆之称。”
分類:祖母
《漢語大詞典》:唉姐
方言。祖母。 章炳麟 新方言·释亲属:“ 湖南 别谓祖母为唉姐。”
分類:祖母
《漢語大詞典》:北堂
(1).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 郑玄 注:“北堂,房中半以北。” 贾公彦 疏:“房与室相连为之,房无北壁,故得北堂之名。”后因以“北堂”指主妇居处。 唐 韩愈 《示儿》诗:“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清 方苞 《工部尚书熊公继室李淑人墓志铭》:“而淑人留京师,余尝拜于北堂。既弥留,入视於寝,迫公事,未得与殯敛。”
(2).指母亲的居室。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背,北堂也。”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明 何景明 《白将军征南兼寿母》诗:“玉帐驻南国,金尊开北堂……报主身何壮,犹牵寸草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孤幃冷簟,难辞白髮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於别闥。”
(3).代称母亲。 唐 李白 《赠历阳褚司马》诗:“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宋 王安石 《和微之林亭》:“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钟慰北堂。” 清 赵翼 《戊戌春日》诗:“北堂梦杳痛难追,春露惊心又一悲。”
(4).可借指祖母。红楼梦第九四回:“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復古先梅。”
(5).泛指北屋。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囀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宋 梅尧臣 《留题希深美桧亭》诗:“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清 恽寿平 《南田论画》:“余在北堂閒居,灌花蒔香,涉趣幽艳,玩乐秋容,资我吟啸。”
(6).指室。与正堂相对而言。 汉 贾谊 新书·胎教:“﹝ 史鰌 ﹞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於我足矣。’ 灵公 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 灵公 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 蘧伯玉 而进之,召 弥子瑕 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南史·袁昂传:“ 俭 后为 丹阳 尹,於后堂独引见 昂 ,指北堂谓曰:‘卿必居此。’”
(7).宗庙放置神主之所。荀子·宥坐:“ 子贡 观於 鲁 庙之北堂。” 杨倞 注:“北堂,神主所在也。”
(8).明堂五室之一,在太室之后,位于北方,故称。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左青阳而右緫章,面明堂而背北堂,耽然太室,儼乎中黄。”
《漢語大詞典》:祖母
父亲的母亲。礼记·丧服小记:“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 晋 李密 《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餘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百药:“ 百药 ,字 重规 , 定州 人。幼多病,祖母以 百药 名之。” 郁达夫 《还乡记》七:“我看见祖母,不言不语的站在门外。”
《漢語大詞典》:祖孙(祖孫)
(1).从祖父一代到孙子一代。 唐 苏特 《衣冠盛事》:“ 张氏 嘉贞 生 延赏 , 延赏 生 弘靖 。国朝以来,祖孙三代为相,唯此一家。”《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赵老头儿 祖孙三代究竟都是乡下人,见识有限,那里能彀照顾这许多。” 秦牧 《艺海拾贝·两代人》:“ 梅兰芳 祖孙数代的情形就是‘戏剧家庭’的例子。”
(2).祖父或祖母和孙子或孙女。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幽明死生一理也,父子祖孙一气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问之里人,始知母及妻皆已物故,惟老父尚存。子善博,田产并尽,祖孙莫可栖止,暂僦居於西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这时候,已是吃中饭的时候了,便留他祖孙两个便饭。” 一叶 《天台》:“不久,两条‘参’是赎回来了,祖孙俩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他们那间杂货铺从此关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