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保定法  拼音:bǎo dìng fǎ
兽医学上指为控制并保护动物而实施的办法。目的在避免因惊扰而致人畜损伤,其原则为简便、有效、安全、人道。
《国语辞典》:观光周(观光周)  拼音:guān guāng zhōu
为吸引外国游客来台观光,民国七十八年起实施配合观光节的系列民俗艺文活动,为期一周。
《国语辞典》:共犯罪  拼音:gòng fàn zuì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
《国语辞典》:地检署(地检署)  拼音:dì jiǎn shǔ
地方法院检察署的缩称。其主要职权在实施侦查、提起公诉、实行公诉、协助自诉、担当自诉及指挥刑事裁判之执行等。
《国语辞典》:翻身户(翻身户)  拼音:fān shēn hù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过程中,实施土地改革,严厉打击地主与富农阶级,而原本受压迫和剥削的贫农和工人阶级,因获得「解放」而被视为翻身,他们的家庭则称作翻身户。
《国语辞典》:补救教学(补救教学)  拼音:bǔ jiù jiào xué
1.为使能力较差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克服其学习的困难,所实施的特别教学。
2.学生学习困难原因经诊断后,所实施的补救和辅导工作。
《国语辞典》:召集令  拼音:zhào jí lìng
实施动员、临时、教育、勤务、点阅等召集时,对后备军人及国民兵发出的召集命令。
《国语辞典》:发政施仁(发政施仁)  拼音:fā zhèng shī rén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指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孤本元明杂剧。南牢记。第四折》:「发政施仁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
《国语辞典》:动员召集(动员召集)  拼音:dòng yuán zhào jí
战时或非常事变时,依作战需要实施之召集。
《国语辞典》:动员演习(动员演习)  拼音:dòng yuán yǎn xí
实施动员计画的演习。
分类:实施演习
《国语辞典》:赤字财政(赤字财政)  拼音:chì zì cái zhèng
政府实施一种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预算。由英人凯因斯所提出,可刺激需求与就业,西元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大恐慌即以此方法解决。
《国语辞典》:充员战士(充员战士)  拼音:chōng yuán zhàn shì
政府迁台初期,为补充兵源实施徵兵,所徵召的一般常备士兵,称为「充员战士」。今已废止。
《国语辞典》:警察节(警察节)  拼音:jǐng chá jié
《警察法》于民国四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公布实施,内政部警政署为资纪念,并慰勉警察辛劳,自六十八年起,特定此日为「警察节」。
《国语辞典》:加签證(加签證)  拼音:jiā qiān zhèng
为方便海外侨胞回国,于民国六十四年开始实施加签證方式,以简化入出境签證手续。加签證附有十张入出境签證查验单,有效期限为一年。目前开放有港澳、侨生、商务、金马等四种加签證。具有减轻境管局人力负荷、防范变造等优点。
《国语辞典》:劳改营(劳改营)  拼音:láo gǎi yíng
一般指共产政权实施强制劳动改造的场所。将所谓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集中,强迫劳动生产,进行政治思想改造等活动。中共劳动改造制度出现于1960年代,现已废除。也称为「劳改场」、「劳改农场」、「劳动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