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学士后医学系(学士后医学系)  拼音:xué shì hòu yī xué xì
以大学毕业生为招考对象,录取后施以医学训练的学系。修业四年,实习一年。简称为「后医系」。
《国语辞典》:台北医学大学(台北医学大学)  拼音:tái běi yī xué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原为「台北医学院」,创立于民国四十九年六月一日。八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改名为「台北医学大学」。设有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暨营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等。现址位于台北市吴兴街。
《国语辞典》: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化大学)  拼音:zhōng guó wén huà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民国五十一年首先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五十二年设立大学部,并改名为中国文化学院,六十九年改制为大学。目前设有文、法、农、工、商、外语、新闻暨传播、艺术及环境设计九个学院。现址位于台北市士林区。
《国语辞典》:中央警官学校(中央警官学校)  拼音:zhōng yāng jǐng guān xué xiào
中央警察大学于民国八十四年改名前的旧称。参见「中央警察大学」条。
《国语辞典》:亚当斯密(亚当斯密)  拼音:yà dāng sī mì
Adam Smith
人名。(西元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曾任格拉斯哥大学论理学及伦理学教授,后辞职漫游欧洲大陆,归国后,从事著述,所著《国富论》一书,为近世经济学巨著,当时欧洲各国的通商政策,颇受其影响。
《国语辞典》: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拼音:xué wèi lùn wén
大学或研究所学生,在取得学位之时,所提出的研究论著。如:「他提出的博士学位论文顺利通过了。」
《国语辞典》:学位制度(学位制度)  拼音:xué wèi zhì dù
学院或大学以上的学校,以学士、硕士、博士等三种不同学位的授予,作为学术成就的分级所制定的制度。
《国语辞典》:推荐甄选(推荐甄选)  拼音:tuī jiàn zhēn xuǎn
由高中推荐学生,参加大学入学甄选,所推荐的学生,不限于学业成绩优秀,各大学可依据其特色招收所需要的学生,而参与推荐甄选的学生,只能选择一个大学的科系为其志愿。其甄选方式分为学科能力测验和大学个别甄试两阶段测试,录取者不能再参加大学联考占用其他考生名额。
《国语辞典》:长庚大学(长庚大学)  拼音:cháng gēng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原为「长庚医学院」,于民国七十六年四月核准立案。八十六年八月,改名为「长庚大学」。现址位于桃园市龟山区。
《国语辞典》:真理大学(真理大学)  拼音:zhēn lǐ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为基督教教会所创。原为「私立淡水工商管理专科学校」,于民国五十四年八月奉教育部核准设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奉准改制为学院,定名为「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学院」。八十八年八月一日,奉教育部核定改名为「真理大学」。设有人文学院、数理学院、观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等。淡水校区位于新北市淡水区,麻豆校区位于台南市麻豆区。
《国语辞典》:元智大学(元智大学)  拼音:yuán zhì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前身为「元智工学院」,创立于民国七十八年。八十六年,改名为「元智大学」。现址位于桃园市中坜区。
《国语辞典》:中原大学(中原大学)  拼音:zhōng yuán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前身为中原理工学院,成立于民国四十四年,六十九年改制为「中原大学」。目前设有理、工、商、设计四个学院。现址位于中坜普仁里。
《国语辞典》: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拼音:zhōng shān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创立于民国十三年的国立广东大学,六十九年在高雄西子湾复校。目前设有文、理、工、管理、海洋五个学院及中山学术研究所,将继续设立艺术、社会科学及医学三学院,以期成为一具有八个学院的中型大学。
《国语辞典》:中华大学(中华大学)  拼音:zhōng huá dà xué
私立大学之一。原为「中华工学院」,成立于民国七十九年三月。八十六年八月一日,改名为「中华大学」。现设有工学院、管理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现址位于新竹市东香里。
《国语辞典》:耶鲁大学(耶鲁大学)  拼音:yē lǔ dà xué
美国著名私立大学之一,为常春藤盟校。于西元1701年创设,于1718年迁至康乃迪克州的纽海文(New Haven)。在1718年改名为「耶鲁学院」以纪念捐资者伊利胡。耶鲁(Elihu Yale, 1649-1721)。于1745年改名为「耶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