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困心衡虑(困心衡慮)  拼音:kùn xīn héng lǜ
衡,横也,阻塞之意。困心衡虑指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语本《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比喻处心积虑,费尽心思。《孟子。告子下》清。焦循。正义:「苏秦去秦而归事,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衡虑矣。」
《漢語大詞典》:狼艰狈蹶(狼艱狽蹶)
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自 乾隆 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参见“ 狼狈 ”。
《國語辭典》:狼狈(狼狽)  拼音:láng bèi
1.二种兽名。狈是一种似狼的动物,它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长;而狼则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狼与狈常相互搭驾走路或偷袭牲畜。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比喻彼此勾结,相倚为恶。如:「狼狈为奸」。《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2.一说狈为「跋」的讹字。狼跋指老狼前进则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则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见《诗经。豳风。狼跋》。比喻情势窘迫,进退两难。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比喻身心困顿疲乏。如:「狼狈逃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狈至此。不知几时可以勉强就道?」
《漢語大詞典》:苦春头(苦春頭)
指春季里青黄不接、生活困苦的时候。 管桦 《妈妈同志--冀东抗战故事》:“每到苦春头,饿得孩子偷偷捋来杨树叶,用开水煮了搀糠吃。”
《国语辞典》:苦哈哈  拼音:kǔ hā hā
1.形容痛苦、难过的样子。如:「心情放轻松些,不要整天一副苦哈哈的样子。」
2.生活贫穷困苦的人。《三侠五义》第一一四回:「若把这七天费用帮了苦哈哈,包管彀过一辈子的。」
《漢語大詞典》:艰难竭蹶(艱難竭蹶)
生活困苦,难以自立。竭蹶,力竭颠仆。喻生活难以维持。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此种农民,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
《漢語大詞典》:煎悴
焦灼困苦。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名之为乐,而实煎悴。”
分類:焦灼困苦
《漢語大詞典》:民困国贫(民困國貧)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宋史·河渠志一:“今又闻復有修 河 之役,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餘里之长河,计其所用物力,数倍往年。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國語辭典》:伶仃孤苦  拼音:líng dīng gū kǔ
孤单贫苦,无依无靠。《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至于何玉凤姑娘,一个世家千金小姐,弄得一身伶仃孤苦,有如断梗飘蓬。」也作「孤苦伶仃」。
《國語辭典》:零丁孤苦  拼音:líng dīng gū kǔ
孤单贫苦,无依无靠。《文选。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也作「孤苦伶仃」。
《國語辭典》:流离颠沛(流離顛沛)  拼音:liú lí diān pèi
穷困受挫,生活极不安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好些时不见了他,只说是流离颠沛,连存亡不可保了。」《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也作「颠沛流离」。